三叔和线哥受邀参加了《提着心,吊着胆》的首映礼,一到现场就感受到了一股“马上要搞事情”的诡异气息。 现场的易拉宝上各种“提心吊胆”的Slogan。 比如:“夜黑风高,咔咔咔,提心吊胆,啪啪啪。” 不然就是:“变硬变强变阳刚,好味好料好配方。” (线哥还悄悄领了一瓶春去春又来+一只坚挺的香蕉。) 那电影究竟怎么样呢? 先说感受:节奏有劲,故事有料。 再说评价:对得起观众,能为国产电影站台。 不足之处:前辈太多,无法摆脱窠臼。 窠臼:[kējiù]现成格式;老套子 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提着心吊着胆》——新人导演李雨禾执导,尔冬升监制。 李雨禾、尔冬升 至于卡司阵容,除了正在蹿红的任素汐之外,其他演员普通观众估计很难叫得出名字。 比如在片子饰演“神医”的曹瑞,首映礼开始前,还在台上客串了一把主持人,但估计大部分观众都把这哥们当成了现场工作人员。 他是“神医”曹瑞,真不是主持人~ 撇开尔冬升,从导演到演员,仿佛都透露着俩字:草根。 这俩字,更被具体形象的融入到了全片中。 场景、服装、道具、无不简陋 不仅如此,整个故事发生的场景掰开手指头都能数出来。 “农贸市场,药店、小卖部、农家乐” 最后一个——荒山野岭 能拿得出手的也只有农家乐了。 这都不能叫小体量片,应该叫“微体量片”。 以上这段话,三叔是褒不是贬,切记。 《提着心吊着胆》走的是什么路线呢? 犯罪喜剧 但就市场反应和观众口碑来看,喜剧这条路越来越难走,要知道在咱们这个圈有句话叫做:“当今国内最贵的编剧就是喜剧编剧。” 可大部分喜剧砸钱砸得很凶,既抓不住观众的笑点,又失去了对搞笑的节制,只剩下低幼和低俗。 但电影就是不好笑啊,我也很无奈啊~ 喜剧不好拍不好演,这已经是公认的了。 近十年来,观众也就记住了《疯狂的石头》、《驴得水》、《追凶者也》等几部惊喜之作。 《疯狂的石头》、《驴得水》、《追凶者也》 而《提着心吊着胆》作为一部犯罪喜剧,它荒诞,甚至让人感觉有些失控,但这些荒诞和失控背后却是一套迎合当下观众审美的精心设计。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句话:“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能看得出《提着心吊着胆》的制作预算很有限,作为主要出品方的合一影业总裁刘开珞先生,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针对给新人导演的资金支持以及给予的创作空间,给了一个相当合理的说法。 “我们给《提着心吊着胆》的投资确实有限,但同时我们能做到给李雨禾导演的充足的创作空间,不干涉。这样,他反而能把这些仅有的资源用到自己最想发挥和表现的地方。” 事实证明,《提着心吊着胆》在组建卡司阵容上确实是“好钢都用在了刀刃上”。 看看演员阵容里这些名字:陈玺旭,高叶,任素汐,董博,耿一正,曹瑞,楼云飞,陈春生。 除了任素汐、高叶两个脸熟的女演员之外,其他的你们认识吗? 对,没有观众熟知度,没有市场价值的定位,新人导演再加生脸演员,这步棋很险。 但看完全片,你又会有一个新的认识,虽然很险但很扎实。 这群生脸的演戏生涯都不短,有的是话剧出身,有的甚至已经在N部电视剧里的混脸岁月中得到了磨炼,还有一两个初出茅庐的后生。 无论是当惯了龙套的,还是正梦想成为“演员”的,他们身上有个共同的特质,懂得珍惜“露出”机会。 说得通俗点就是:“只要你给我机会,我就玩命的演给你看。” 中肯的说: 《提着心吊着胆》并没有跳出犯罪喜剧的框架,也没有玩出什么新高度。 环形叙事,倒叙插叙,黑色幽默,说白了,在国内那都是宁浩、曹保平玩了剩下的,甚至看到了《低俗小说》的影子,关键情节处还玩了把默片风。 三叔一个小屁民都懂得这道理,北影导演系出身的李雨禾自然也知道。 李安曾说过:“电影两个小时,观众就是在看自己。” 李安 不管你怎么表现,讲好故事是根本。 那李雨禾在犯罪喜剧的范畴内,怎么去讲好故事呢? 这也是三叔最喜欢这部电影的地方,一般的犯罪喜剧、黑色喜剧,都要带着强硬的讽刺和批判。 这种创作本身是具有野心的,《提着心吊着胆》有野心吗,有,太小了。 它的那点小野心其实就是想让你笑得嗨,笑得放松。 不会藏什么背后的深刻含义把你绕来绕去,也不用去讽刺人性的虚伪不堪。 讲好故事,设计好笑点,观众开心就好。 人生找不到什么答案,但电影一定要讲出个所以然,一定要有目的性。 想怎么表达,想怎么触摸观众,《提着心吊着胆》的做法就是“融会贯通,直击要害。” 把电影炒热是好事儿,但如果没有了细火慢炖,那就是一袋老坛酸菜泡面。 就像片中“不举”的杨百万,中国电影什么时候才能“变硬变强变阳刚,好味好料好配方。” 当然,只要你想,从什么时候做起都不算晚。 电影《提着心吊着胆》终极预告片,你会想看的~ 赞赏 长按合肥较好的白癜风医院皮肤白癜风如何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