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国宝文物类节目,你印象中的画风可能是这样的: 然而,最近一档关于博物馆的综艺却成为一股清流。 12月3日,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迎来首播,开播第一期一夜刷屏! 在B站播出仅一天 就已获得20多万点击 和2.9万的密集弹幕应援 感受一下弹幕大军的热情: 别看节目名称很“高冷”,内容却很新颖、接地气。 先来几张视频截图,大家感受一下: 不同于以往一本正经讲文物的文博节目,《国家宝藏》选取了故宫博物院在内的一共9家博物馆,每期聚焦一家,每个博物馆推荐3件镇馆之宝,由“明星护宝人”以小剧场的方式演绎文物的“前世传说”。 来自全国东南西北的9大博物馆馆长,他们分别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 中国上下五千年,数不尽的稀世珍宝,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得以留存下来。 它们不仅只是一件件宝物,更深层意义上,它们是一段段可触摸的历史、一部部生动的史书。 而这些国家宝藏,才是一个民族不可动摇的根。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记载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座守护中华文明的基因宝库。 收藏是静止的、沉睡的,我们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就需要系统梳理文物资源,并以多种方式展示它们独特的美。 ——《国家宝藏》语录 ”让那些珍藏于历史长河的宝贝走到聚光灯下,走进最大众化的“客厅文化。” 张国立老师说,这是一档观众没有理由拒绝的节目: 第一,要让文物活起来;第二,文物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第三,让年轻人走进博物馆。 张国立为该节目的号讲解员 在磅礴的BGM中,国家宝藏带领着我们走进了千年的历史岁月中,去畅游,去思考,去惊叹,去回味。 每位明星到博物馆实地探访引出文物,每一件文物的“前世传奇”都由明星守护人通过扮演相关历史人物,用“基于史实合理虚构”舞台剧的形式呈现,可以说是《演员的诞生之博物馆奇妙夜》系列。 不仅如此,它更是首创“纪录式综艺语态”,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记录的气质。 用明星演绎国宝前世故事小剧场的环节,并以此激活深沉古老的历史,让国宝“活起来”。虽然多重元素“混搭”,但节目本身的专业性和娱乐性完全撑得住。 他们将通过27个小剧场,讲述这些文物前世今生的传奇。这是一场关于9大博物馆、27件镇馆之宝的恢弘“特展”。(他们将从自家馆里挑选出3件镇馆之宝,参与节目制作,27件文物,件件都是“国之重器”) 每个博物馆推荐3件镇馆之宝,交予民众甄选。每件宝藏都拥有自己的明星“国宝守护人”,他们倾情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 用前世传奇、今生故事两个通俗的板块讲述国宝的故事,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加入合理想象,让节目更具娱乐性和观赏性,也让本身沉闷的话题变得更加容易让观众接受,从而达到传播传统文化的目的。 首期节目中,故宫博物院就拿出了“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瓷母—各种釉彩大瓶”、“中华第一古物—石鼓”三件重量级国宝,李晨、王凯、梁家辉三人分别化身“宋徽宗”“乾隆皇帝”“司马光”三位与国宝息息相关的人物。 乾隆“农家乐”审美让网友笑岔气 各种釉彩大瓶 清乾隆藏于故宫博物院 别笑它花里胡哨“农家乐审美” 这是中国瓷器技术流顶峰 人称“瓷母” 这件国宝的名字一出来 弹幕就被“哈哈哈哈哈哈”大军占领 但国宝的真名就叫“各种釉彩大瓶”! 这是乾隆时期制造的 一只集前代之大成的瓷器 一只瓶子集齐17种最具代表性釉彩 也只有乾隆会这么玩儿~ 王凯在舞台上就塑造了 这么一个一心想要造出 集前代之大成的瓷器的乾隆 这个舞台剧生动地为我们诠释了 什么叫 “官方吐槽,最为致命” 在梦里 王羲之、黄公望两位大师 跳出来质问他 为何要在自己的作品上 盖(luan)章(tu)题(luan)字(hua) 而我们的机智boy乾隆 则发表了自己作为弹幕鼻祖的正义之言: 我是弹幕界“科普君”! 更惨的是《富春山居图》 被乾隆皇帝批注了五十五处…… 结果乾隆一脸真诚的说: 五十五刷偶像作品 可以说是铁粉了! 乾隆兴冲冲地把自己的瓷瓶画纸给一峰先生看 没想到却被偶像当面嫌弃 “如此画风,老夫欣赏不来” 自信地说出 “我皇阿玛要是在世,肯定支持” 然后分分钟被打脸 最后三个人绕着乾隆 质问他不怕后世嘲笑他的审美 被弹幕称作 “3D环绕diss” 被diss的乾隆非但没有打消念头 反而坚定了制作 “各种釉彩大瓶”彰显大清盛世的信念 接下来的一段台词 让场面一度燃了起来 振聋发聩的一句 “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 让观众感受到了盛世的文化自信 我泱泱大中华 该有这种自信和骄傲! 你别笑它花里胡哨“农家乐审美”,这可是中国瓷器技术流顶峰,人称“瓷母”。 整个花瓶由于各部分温度不同,烧制难度极大,还要将17种驳杂技艺融于一炉,这何止是不到0.23%的小概率事件,真真是中华文明滋养的奇迹。 一个被后人群嘲为“农家乐审美”的盛世皇帝,用挑战不可能的豪情壮志,烧制了陶瓷工艺的集大成之作,海纳百川,登峰造极。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之最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千里江山图》是故宫的明星文物被誉为中国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每次展出都会引起轰动单馆长在介绍它的时候说到故宫刚刚结束的特展“最后一天它要退回库里,观众一直排队到夜里十一点多。”《国家宝藏》节目的舞台效果极强让没到现场的观众也能充分欣赏这幅作品此画的传奇在于它的作者是一位十八岁的少年他创作的这副长达十一米的画其中结构布局、启承轴转皆是大家风范创作这幅画有多难呢?中央美院的老师展示了复制它的过程:先画11米长的水墨山水画打底然后再一遍又一遍的上色从红到绿到青一共要画五遍没有前面的铺垫就没有层次分明璀璨夺目的色彩效果通过节目介绍观众得以了解了它所用的颜料都是上等的阿胶、绿松石孔雀石、千年的贝母化石极尽奢侈的颜料让它至今仍能保持鲜亮得以传世国画颜料传承人仇庆年现场展示了颜料的制作过程唤起弹幕里一篇“匠心”“这个黄色!好看”的称赞!《千里江山图》在整个青绿山水画史上,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比《清明上河图》还长,堪称宋朝版《航拍中国》,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以全卷展开的形式展出。 此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壮丽恢弘。 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 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石鼓:五代人守护汉字活化石石鼓 秦藏于故宫博物院? 不平凡的鼓 来自大秦帝国的“中华第一古物” 上有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组石刻文字 石鼓是形状似鼓的石头上面篆刻着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是汉字演进历史过程的活化石从多年前流传至今仅存个字一直以来石鼓逢战乱即丢失无数的文人志士苦苦寻觅和保护它们因为文物牵连着文脉不能丢不能毁!看着这样的前世故事,弹幕大军也闪烁着信仰的光芒——“这就是我们的信仰”“历史和文化是我们华夏民族最忠实的信仰”“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石鼓的“今生人物”的梁金生来自一个“故宫世家”自其高祖父始梁家连续五代人都在清宫和故宫供职抗战时期石鼓随着故宫文物南迁颠沛流离最终重回到故宫无法想象带着这些以吨计重的石鼓翻秦岭越蜀道该有多么艰难梁家兄弟姐妹五人都出生在南迁路上他们的名字都是根据石鼓所到的地方而取的守护石鼓的梁家人留下的背影都让人感动作为央视年度扛鼎之作《国家宝藏》几乎汇集了相关行业的所有顶级资源既有“电视国家队”和“博物馆国家队”强强联合也有权威专家、学者明星台前幕后助阵从弹幕应援的盛况来看 这些年轻人果然也没有 辜负《国家宝藏》的良心制作 《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走红后 大批年轻人在专业、择业方面 都选择向故宫靠拢 此次《国家宝藏》节目中 就有观众是在看了《我在故宫修文物》后 自发去故宫做志愿者 此外 更多的用户也在弹幕表示 愿意跟随片中的大师学习 传承即将消失的传统技艺 中华民族文化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国宝作为历史的见证者 为后人诉说着精彩的过往 中国人的信仰,来自于对于文化的传承。历史和文化是我们华夏民族最忠实的信仰。 “让文化活起来!” 来源:野兽派娱乐、灼见、观察者网、创意果子 ▼点击白殿风病北京治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