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城河 是一条已经有多年历史的人工河。由明成化年间的知县陶鲁开凿,自东而西,环绕半个会城,旧称城壕。至清乾隆时,河面阔达五丈。明清时期,曾是五邑地区重要的运输河道,将西江、潭江、银洲湖和南海贯穿起来。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依然有大小船只来往穿梭,它们载着葵扇、陈皮、烟丝等新会特产运往各地,史称“会城河时代”。 ▲80年代的会城河 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由于生活和工业污染,致使会城河不断淤塞,逐渐失去通航能力,河水变黑发臭。 年至年,我区分两次覆盖会城河,覆盖了从江会路至浐湾路之间的城区河段,使城区河段作为暗河排污。 紫水河 同会城河一样,是一条人工河,位于会城街道西部,主源头来自于石涧水库,往南经仁义、永安等村流入潭江。 ▲紫水河 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染,河岸两边探出多条排污管,附近工厂、民居都直接往河里排污,而紫水河上游的石涧水库长期蓄水,致使紫水河水量流动少,得不到冲刷。 这两条曾给不少老会城人留下深刻印记的清流,由于没有得到妥善保护,致使清澈的河道越发黑臭,被列为江门市区需要重点整治的黑臭水体。 ”市民心声 有效整治紫水河、会城河环境,让河道恢复清澈,是新会人共同的心愿。 政府承诺 向黑臭水体宣战!今年6月,我区制定了《新会区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紫水河、会城河》,年底前,要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工业企业违法排污口;年底前,要实现水体不黑不臭。 7月开始,根据方案实施一次性垃圾专项整治行动,初见成效。8月底,发布《新会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区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的通告》,启动专项整治工作,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两河流域范围内共户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 第一仗:垃圾专项清理整治 从7月4日开始,我区针对会城河和紫水河河道内所有水域及两边水岸,城管部门组织专业清理队伍,开展了为期20天的垃圾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打响了整治会城河和紫水河黑臭水体的“头炮”! 此次专项清理,整治河道范围合计约6.75公里,保洁面积约38.6万平方米。河道内的垃圾、飘浮物等等被全部清理干净! 今天,小编见到,昔日“脏乱差”的紫水河已经变了样,干净了不少,以往漂浮在河面上的垃圾也不见了,河岸两旁也被仔细清理过。再沿工业大道看会城河河段,同样大为改观。 据了解,根据《新会区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紫水河、会城河》,我区计划分步骤、分阶段重拳整治城区黑臭水体,重点推进紫水河、会城河环境整治工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整治目标是:年底前,要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工业企业违法排污口;年底前,要实现水体不黑不臭。 第二仗:整治农业污染源 7月对紫水河和会城河实施的专项整治行动,让两岸居民拍掌叫好;但仅仅是清理还不够,必须从源头开始整治,才能治标又治本。 农业污染,是河道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因此,将首先对农业污染问题进行专项整治。8月31日,我区召开“开展城区黑臭水体农业污染源整治工作”会议,落实《江门市新会区城区黑臭水体农业污染源整治工作方案》,要求11月30日前,两河流域内的户畜禽养殖场(点)必须全部关闭。 此次整治范围为紫水河的紫水桥至河口水闸段、会城河的南安路口至河口水闸段农业污染源,目标是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两河流域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前期,相关工作人员已对新会区城区畜禽养殖场(点)进行排查,摸清了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点)共有户,并将城区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点)搬迁截止日期定为11月30日,对在限期内完成搬迁清理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政府将给予补助资金,具体由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实地清点,核算补助金额。而那些逾期没有搬迁或关闭的养殖场或养殖户,则由环保部门依照职能,依法查处。属于在禁养区范围内从事畜禽养殖业的,可报新会区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关闭,还不自行关闭搬迁的,依法执行强制搬迁拆除工作。 禁养区外现有的畜禽养殖场(点),应当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于年6月30日前自行治理,要达到以下具体要求: 一是配套建设相应的畜禽粪便、污水与雨水分流设施,畜禽粪便、污水的贮存设施; 二是粪污厌氧消化和堆沤、有机肥加工、制取沼气、沼渣沼液分离和输送、污水处理、畜禽尸体处理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使污染物处理或综合利用达到《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和要求。无法完成治理的,应自行关闭或搬迁。 赞赏 长按北京看白癜风哪家最好白癜风在那里能治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