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大学生剿灭劣Ⅴ类水大行动

激浊扬清,灵动青春

年初,针对浙江省多地环保局长被“邀请”的下河游泳事件,浙江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铁腕治水攻坚战。

杭州师范大学热烈响应“五水共治”的号召,积极组织、引导“大学生剿灭劣Ⅴ类水大行动”。在长达数月的治水行动中,不乏激浊扬清的团队榜样和青春力量。今天,让人文学院“五水共治”大背景下余杭塘河治水调研小分队带领我们,走进他们的“治水故事”。

该团队于6月21日开始进行本次社会实践的前期准备,包括与导师的沟通,河流的选择,实地调研走访的单位等社会实践各方面。6月25日,该调研小组正式开始进行社会实践实地走访。

年|夏

该团队根据前期撰写的申报书和计划表,有条不紊地推进社会实践工作,仔细调研,认真走访,收获颇多。

在实践过程中,该团队走访了浙江图书馆古籍部、浙江档案馆、京杭大运河富义仓段到拱宸桥段、余杭塘河、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等地,并且参与了余杭塘河段与运河段的捡垃圾服务。

一路走来,既有文献资料方面的研究调查,又有实地走访与巡河;既有对余杭塘河与京杭大运河进一步的了解,又有每位成员自己的成长与收获。

?.?~?..?

五水共治

实践日记

扬帆起航

?.?~?..?

◎年7月4号

“江淮之水,恩泽于民。”这是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长久以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确,水作为生命之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它不仅保证了我们的正常生活,还衍生出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化,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水,无形无象,老子叹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道出了一种人生智慧;水,无色无味,先人叹曰:“君子之交淡如水。”道出了一种可贵情怀。《红楼梦》里,贾宝玉道“女人是水做的骨肉。”诠释了一种柔美;《西厢记》里,崔莺莺道:“花落水流红,闲情万种。”展现了一种静美。可见水不仅滋养着我们的物质世界,也哺育着我们的精神家园。江淮之水,恩泽于民。

看惯了春花秋月垂泪宫娥,你又是否忘却了投眼于蜿蜒曲折的江河?听惯了飘飘仙乐动情摇滚,你又是否遗忘了侧耳倾听那汤汤的流水?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你又是否了解那江河背后沉淀的文化底蕴与裹挟的泛黄历史?我们不能忘却,我们不能遗忘,我们本应了解。

那天天气预报说要有雨,我们出发的时候却是天气晴朗。此行的目的,便是了解余杭塘河的前世今生,吹文化之风,沐历史之雨,为记忆的底板上色,为这蜿蜒的河道且行且歌。

路是走了许久,车也倒了好几班,虽说颇有几分“西天取经”的意味,不过好在还是迎来了最后的“柳暗花明”。这里已经看不到城市的喧闹,古色古香的建筑在两边静默伫立,像是守护着一个远古的秘密。能看到河了,我很激动,那是赛艇吗?伙伴打断我,不,那是游船。我看着那游船缓缓驶过,在水面划出一个可爱的“小尾巴”,不由心中莞尔。

走过石板路,踏过小石桥,我们来到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那是一个很现代的建筑,在这充满了古意的地方,就如同放在白玉盘里的青螺,亦或是,苍苍草野中那株亮眼的红蔷薇。天空开始飘起了毛毛细雨。落在脸上凉丝丝的,暑意消退了,我们的心情也变得更加明朗起来。走进展厅,找到属于大运河的部分,我们提起干劲,意气风发地开始了学习。

慢慢地,历史的画卷打开了;慢慢地,文化的轻纱飞扬了;慢慢地,我们似乎拉着时间的绳索,不经意已回溯了百年的岁月。

文\魏卓

激浊扬清

?.?~?..?

◎年7月5号

清晨正在酣睡的我被手机闹铃的声音从床上拉起,社会实践的一天又开始了,一夜的休息之后我们前一天的劳累还未完全的消散,在学校食堂胡乱吃过早饭之后我们就出发了,之所以称之为胡乱是因为我们的一切都是显得那么的匆忙。

我们今天考察的地区主要是余杭塘河段河道。

经过大约两个小时的颠簸我们一行人顺利抵达了目的地。沿岸的绿树成阴,在炎炎夏日沿岸的绿树林荫道不失为一番别致的景色。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大运河与余杭塘河交汇的地带,在交汇的地区有我们见到了富义仓的遗址(富义仓,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霞湾巷8号,京杭大运河畔。地处胜利河与古运河交叉口,是清代国家战略粮食储备仓库)。

富义仓是杭州现存唯一的一个古粮仓,建国后其仓储功能也几经变迁,但作为"天下粮仓"的重要一员,运河文化、漕运文化、仓储文化的实物见证,富义仓依然屹立在运河最南端。在修建富义仓的时候选择在这一地区修建的主要目的也许就是看重它特有的水运枢纽的地理位置,在运河的交汇地我们可以看到临河修建的富义仓处于运输的中轴线上,这样可以运用水运的优势实现粮食的快速运入与运出·······

再往前走我们在河边遇到了捕鱼的大爷,大爷说在这里用一副普通的渔网就可以抓到很多的小鱼,貌似在杭州市区河道抓鱼没有看到有相关的执法人员出面来制止他们的行为,河道里的水质并不是特别的好,鱼的种类比较的多,有鲫鱼、汪刺鱼、白条,河水看上去比较浑浊,很多鱼翻着白肚皮随波漂流,水面上,一群群鱼游来游去,不时还有鱼儿“扑”一声蹦跳出来。

这里的水质并不是特别的好,我们可以从大爷的口中得出,大爷抓这些鱼主要是为了拿到附近的市场上去出售,据有关报道来看,河里的鱼主要都是由河道的管理部门投放的,投放的主要目的就是净化该段河流的水质,在河边钓鱼的人也有一定的数量主要目的是为了娱乐,也有一部分的人带着渔网捕鱼。

在回去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个小插曲,在余杭塘河的周围发现有“福寿螺”存在的迹象,而且在这一河道里存在有大量的福寿螺的卵,在水中也可以看到有福寿螺的存在,说明余杭塘河也面临着外来物种入侵的危险。

文/袁逸颖

书香清流

?.?~?..?

◎年7月8号

自古出征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我们余杭塘河治水小分队来说,掌握余杭塘河相关资料与治水历史与现状便是我们的“粮草”。

由于杭师大图书馆馆藏有限,我们来到了位于黄龙洞景区旁的浙江图书馆寻找我们需要的文献资料。

浙江图书馆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公共图书馆之一,浙江图书馆是浙江省文献信息收藏和服务中心,承担浙江省地方文献的收藏和服务职能,是全世界学习和了解浙江的重要窗口。在向工作人员询问了解之后,我们来到了“地方文献部”寻找我们想要的东西。

“功夫不负有心人”,也感谢浙江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我们找到了《余杭县志》、《余杭水务志》、《余杭水利志》等大量相关文献。

上午在乘车和寻找资料中匆匆过去,略有疲惫,但大家依旧热情不减,斗志昂扬。在随意解决午饭之后,我们小组成员各自选取了书籍,围坐在一起,开始寻找阅读其中关于余杭塘河的资料。偌大的阅览区,只能听见我们不时翻书的声音。所有人都是如此的专注与投入,遇到重要信息便各自记录下来发送到共享群里与大家分享。这种互助模式为我们了解关键信息节省了很多时间。

在大量阅读之后我们了解到,余杭塘河“自安乐桥四十五里,至杭州之运河,通舟楫,水盈可胜三百斛以上之舟,遇旱水涸亦可胜百斛舟。其河自府北武林门外卖鱼桥以西至县(余杭)而止。”这长长四十五里,杭州至余杭的运河塘河,东南与钱塘县之西西溪合流。明以前是余杭的东路驿道,由余杭东门安乐桥至横渎铺(仓前镇),至灵源铺(高桥),至钱塘县蒋公铺(蒋村)。曾几何时,塘河作为运河的支流,是水上交通要道。

一直以来,它承担着繁忙的货运及客运任务,称得上黄金水道。灌溉,养殖,饮用,洗涤,余杭塘河哺育了两岸人民,无数人在她温柔的水波中长大。而在后来,随着杭州的发展,小火轮和挂浆船,逐渐替代了摇摇晃晃的小木船。越来越多的船只使余杭塘河不堪负重,河水浑浊,弥散着难闻的柴油味儿。人口剧增,河岸房屋林立,污水源源不断地排放入河,塘河成了纳污藏垢的场所。再加上河道常年不疏浚,公路交通事业发展,余杭塘河昔日风采渐渐被人遗忘。

后来,余杭塘河的治理逐渐被提上日程,《余杭塘河水环境治理方案》应运而生,力求将余杭塘河打造成一条宜居、宜业、宜学的生态河、旅游河、文化河。

有关部门一直在推进沿岸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大“三改一拆”力度;加快污水处理建设,防止直排;抓好余杭塘河及其支流的清淤工程,加大河道及沿岸保洁,加强船舶监管特别是泥浆作业点的管理,进一步落实河长责任。

经过一天的收集整理,我们对于余杭塘的过去与现状已经有了大致了解。或许,在名胜古迹众多的杭州,余杭塘河算不上是著名景点,但是它却承载了无数老余杭人的记忆与情怀,让余杭塘河重现往日风采是所有人共同的心愿。

文/池艳

寻根溯源

?.?~?..?

◎年7月10号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杭州市拱墅区,毗邻金杭大运河南端终点——拱宸桥,其馆内展厅展示了大运河历史开凿、修建过程与各方面的文化与利用价值,其中第四展厅——运河文化展厅中所展示的包括漕运文化在内的运河文化部分与余杭塘河的文化与利用价值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此,将通过京杭大运河与余杭塘河的比较来分析余杭塘河的漕运文化与价值。

在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贯通之后以其特有的沟通功能将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连接在一起,将不同江河流域的生产区域联系在一起。在这一基础上,形成了将各地物资输往都城的漕运体系,运河周边的各地也形成了相应的漕运文化。

漕运之中围绕运河的水运,相关的漕粮调配、收缴、发送、押运、下卸、进仓储备等方面,在实际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不断因地制宜更新发展,使得漕运体系发展起来,几经变化。

从隋唐时期开始,统治者对运河的使用一直发生着务实的变化。在隋唐时期,运河的主要作用是粮食的运输以供应都城的粮食序曲;而到了明清时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市场行为日益增多,南北物资交流的需求大增,漕运一方面带动刺激了运河沿岸商业活动的发展,另一方面,漕运本身越来越商业化。先是漕运中私带货物,由少到多。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朝廷也对运河的管理运行政策不断地进行调整,使之能够与时俱进地形成商业之河与民运之河。

流经杭州西湖区与余杭区的余杭塘河最终汇入京杭大运河,其漕运文化与京杭大运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根据历史与文献资料显示,余杭塘河在隋朝大业年间为漕运而得到疏浚,之后长时间得到使用。古时,临安、於潜等地竹木山货经木竹河至余杭集散。而到了元至正十九年(年),张士诚自武林港至江涨桥新开运河,使余杭塘河与京杭运河直线沟通,提高了余杭塘河的航道作用。清康熙二十三年(年),选石筑余杭东关至文昌阁堤塘于道左。翌年疏浚,上及石门,疏南渠河之浅阻以通商舟,开木竹河之湮淤以溉田。至民国二十二年(年),航道宽度达4米,可通小船。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余杭物资运输量大量增加,而河道较为狭窄,因此河流运输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为使余杭塘河继续发挥其运输价值,政府开始对余杭塘河河道进行长周期的规划与调整。

现余杭塘河航道两岸有码头18家,泊位点长米,泊位51个,船舶最大泊靠能力为吨级。余杭港埠主要出港货物为非金属矿石、石料,进港货物为煤炭、黄沙、石膏及水泥厂用矿石等。

在参观了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并对京杭大运河、余杭塘河的漕运历史及文化进行较深程度的了解以后,我们发现,在我国古代,河流的利用与其价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由于受到了地域环境与周边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河流利用与运输也有着细节上的差异。余杭塘河虽然不像京杭大运河一般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由于其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以及其与京杭大运河不可分割的联系,余杭塘河与其历史文化同样也是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宝贵遗产。

文/费思懿

五水共治,从我做起。

激浊扬清,青春力量。

图文\人文学院“五水共治”大背景下

余杭塘河治水调研小分队

责任编辑\赵越佳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医院的地方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权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liuzx.com/qlxxs/3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