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公子逸杨绛说:“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用这句话来说小怜,最合适不过了。小怜是丫环出身,她是大少奶奶佩芳的贴身丫头,跟着大少奶奶嫁入总理府。如杨绛所说,她身份卑微,却也因此得以看清总理府内世态人情的真相。《金粉世家》的电视剧里,小怜和柳春江的结局是悲惨的。柳春江因为得不到小怜,相思至死,小怜则为了柳春江削发为尼。但原著里,小怜和柳春江的结局并非如此,相反,他们是最幸福的一对。看到小怜婚姻里的成功,我不得不联想到冷清秋。为何同样的寒门出身,满腹诗书的冷清秋却远不及勉强能识字写信的丫头小怜呢?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小怜遇到一个好男人那么简单吗?我反复翻看原著,发现小怜比冷清秋强在了这三点:第一点:在择偶方面,冷清秋没有小怜理智。冷清秋看上了金燕西的豪门家世,于是,在深知燕西不过是个纨绔子弟的情况下,依旧选择跟他在一起,甚至,还做出了未婚先孕的不理智的事情。最后,她因为怀孕不得不急于和金燕西办了婚事。我一直觉得,因怀孕而闪婚是婚姻里最大的“危机”。因为,你还没来得及看清这个男人到底值不值得托付终身,就仓促嫁了,这和豪赌没什么区别。最后,连转圜的余地都没有了。小怜在这方面要比冷清秋谨慎得多。她得知柳春江对她有爱慕之情时,她马上拒绝了。她给柳春江写信,直言:“先生请约为朋友,我不敢高攀。望彼此尊重,以后千万不必来信,免生是非。”小怜深知自己与柳春江的门第不符,于是选择拒绝,且拒绝得十分决绝,没留余地。同样是面对豪门公子,虽然柳家远不及金家,但也是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小怜却没有心动。她比冷清秋要理智,她从没有一颗高攀豪门的心。第二点:冷清秋以为金燕西大把为她花钱就是“爱”,小怜却懂得抛开物质,去体会一个男人的爱到底有多真诚。对于“爱”的理解,冷清秋太过肤浅。她以为,金燕西为了她租房子开诗社,送她各种礼物,就是爱她,殊不知,金燕西对任何一个感兴趣的女人,都是不惜花钱的。金燕西追求她时,挥金如土。可婚后,他对戏子白莲花白玉花姐妹俩,同样是挥金如土,所以说,金燕西为女人花钱,有喜欢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一种身为公子哥的优越感,一种炫耀。三毛说,某些人的爱情,只是一种“当时的情绪”。如果对方错将这份情绪当做长远的爱情,是本身的幼稚。冷清秋就错在,把“当时的情绪”当成了爱情。相比之下,小怜更懂得人情世故。她拒绝了柳春江,若不是后来在戏园子里和柳春江偶遇,她是决计不想再见他的。也正是和柳春江的这次再相见,小怜才明白,柳春江和金家那四个花天酒地的纨绔子弟是不同的。柳春江留洋归来,思想更为开放,人也要明朗许多,他希望自己的爱情来自于自由恋爱。而小怜,就是那个能让他心动的女子。小怜爱上的是柳春江这个人,跟他的钱没关系。这也是她最后比冷清秋幸福的根本原因。她要嫁的是柳春江这个人,而非他背后的豪门。而冷清秋,她一开始想嫁的就是豪门,而非金燕西这个纨绔子弟。第三点:生长在“豪门太太堆里”的小怜,婚后比冷清秋更懂得经营婚姻。很多人看了电视剧《金粉世家》后,觉得金燕西和冷清秋的婚姻失败,源自于门第的悬殊。认为寒门女子嫁入豪门,是注定不会有好日子的。但原著里,小怜就是一股清流,她的出身还不如冷清秋,但她依旧能在柳家过得很好。热播剧《庆余年》里有一句经典台词:能保护你自己的,不是阴谋,不是权利,不是其他任何东西,只是力量。小怜拥有那种可以过好生活的力量。她懂得婆媳间要保持的“距离感”,也懂得妯娌间要顾全的面子。更懂得该如何善待下人。可以说,家庭生活里的那些事,上上下下,她的认识都要更深刻一些。柳春江人靠谱,固然是她幸福的原因。她的会经营,在婚后努力适应婆家的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她知道自己跟豪门的差距,她很快接受了这种差距,并开始用心去弥补这种不足。而冷清秋跟她相比,就傻得多了。冷清秋太清高,她是不屑于去处理平衡这种家庭关系。她只是孤芳自赏着,想要改变金燕西。最后,金燕西抛弃了她,而她也彻底成了金家豪门里的边缘人物。她一开始羡慕的是这种豪门生活,可等她得到了这种生活,她就厌恶了。她不肯接受这种豪门生活,折磨了自己很长时间,终究还是放弃了这种豪门生活。即使,金燕西回头,她也不会幸福。因为她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最初看《金粉世家》觉得小怜能够幸福,是因为她运气太好,碰上了柳春江这样的靠谱男人。而冷清秋之所以结局悲惨,是因为金燕西太过凉薄。可反复看过之后,发现,这不正是她们两个自己的选择吗?冷清秋想嫁的就是金燕西这种豪门子弟,而小怜想要嫁的就是柳春江这个人。最后,冷清秋看够了豪门,放弃了所谓的豪门。而小怜始终看淡了豪门,只是简单地跟这个叫柳春江的男人过日子。小怜只是一个丫鬟,而冷清秋饱读诗书。她们同样是嫁入豪门,结局却全然不同。也正常,因为她们的选择本就是不同的。但愿,我们都不是冷清秋因钱嫁人,最后又想要因人而持续婚姻。但愿我们是小怜,从一开始就能“拎得清”,人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他身上的那些光环,不过是浮华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