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地名故事之大平乡菩萨岩 在大平乡赵坪夹沙村唐家坡的北边,有一片悬崖绝壁,如刀削斧凿。坡脚边便是小清流河的支流红安河,距绝壁不远处的红安河边,有一块突兀的大石,石顶向前伸如帽沿,形成一个约二、三十平方米的岩脚,终年干燥。 靠大石的脚边,塑有一菩萨,高大威猛,周身披红。我们当地人管它叫红菩萨。而那片绝壁,又叫菩萨岩。 说起红菩萨这小地名,远近几十里的人都知道,不仅是因为它是当地乡亲赶清流的必经之路,回来时歇脚之处,更因为“红菩萨”在当地祖辈人的眼中,是赛过观音的大慈大悲菩萨,能给穷苦人免灾祛病,赐福于穷人。 因此,相传很久以前就有善男信女每当遇到家人有病灾,就会到红菩萨面前顶礼膜拜,求红菩萨赐福,消灾祛病,保佑全家平安。 其实红菩萨这地方以前并不叫此名,很久很久以前,这地方森林茂密,人烟稀少,沟深而狭窄,只有太阳当顶,方能见日光。再加上山贼常居于离此地不远的豹子沟,因此,白天过路的人都稀少,更不用说晚上了,只有逢清流,才有男子结伴赶场。 而且经过数百年人们的踏走,方有一条羊肠小道,沿河边直通清流。那时,这个地方,阴森冷清,赶场人回来经过此地,从不敢停留,都匆匆而过。 后来某一年的某一天,有一刘姓老头,因为穷,到了四十八九才安家,晚年方有一子。此子六岁左右时,因为穷,眼睛突生翳子,又卡又痛,多方求医求神,均无效果。 这天,刘老头看到孩子痛苦又可怜兮兮的样子,就把孩子背到清流去医。回来的路上,恰巧来到这块大石边,又累又饿,刘老头打算把孩子放在岩脚干燥处,自己靠岩脚歇一会。哪知,这一歇脚不打紧,竟不知不觉沉沉睡去。 睡梦中,他为孩子的眼睛治不好伤心痛哭,正当他哭得死去活来的时候,突见一全身红色的老人来到刘老头身边。 这老人告诉他,已知他的遭遇,叫他不要着急,孩子的病很快就会好。并传刘老头一咒语,念咒语记住老人形象,回去多做善事,即替那些生翳子的人吹眼睛,保证会一吹就好,解救那些受病魔折磨的人。 刘老头非常高兴,一蹦而起,头碰在岩石上,剧痛使他一下子明白了,方才是一梦。但奇怪的是,梦中情景却清清楚楚,老人形象无不清晰,咒语也一字不漏的记得。看孩子呢,却仍痛苦地蜷缩在岩脚边。 刘老头试着念念红色老人的咒语,看是否有效。他口中念念有词,念毕,朝孩子一指,奇迹出现了,孩子一下子竟从地上爬起,叫着爹爹,扑到他怀里。孩子好了,究竟是神是药治好,在当时谁能说清楚呢? 刘老头回家后,将这件奇事告诉了家人,家人无不觉得奇怪,纷纷将这件事传开了。刘老头会吹翳子的消息也一传十,十传百,凡是得了翳子的人,找到刘老头,无不百试百灵,吹一个好一个,吹两个好一双。 再后来,有一个大善人得知了此事后,愿出钱为刘老头梦中的红色老人塑金身,供奉在大石头的岩脚里,并在岩脚的外边修了瓦屋,每月的初一十五,刘老头与大善人都买好纸钱香烛到此供奉。而周围方圆几里的男男女女,得知了此事,也来朝拜。 这消息越传越远。那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那地方在哪里,附近的人就会脱口而出:“红菩萨那里。” 久而久之,红菩萨这地方就远近闻名了。 文革中,红菩萨被“造反派”们推倒了,不准人们再叫红菩萨,人们就把下边的溪流改成“红安河”,以代替红菩萨。 现在,红菩萨这地名又恢复了。红菩萨这金身也被善男信女们重塑好了,供奉在大岩脚里,其香火还很旺呢。 张永学搜集整理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信息来源:安岳地名故事 拍卖公告 安岳铁西街有多个门市要拍卖,另外拍卖的还有办公用房、住宅用房,最低至5万+。
具体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