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华不冷 (本文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 医院“清流哥”01 年早春,寒意逼人。 往年此时,我扛着相机,漫山遍野,到处赏梅。而今年,空山不见人,唯知梅花闹。一场雪后,天地清白,阳光温煦。在小区里,阻断我脚步的,是滴滴答、沙沙沙的落雪声,是偶尔闯出的欢快鸟啼,是香樟投在墙上婆娑如画的树影……还有——被白雪温柔拥抱的红梅。我扒下口罩,细嗅清冽的梅香。想起清代何钱诗云: 酒沽林外野人家,霁日当檐独树斜。小几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何钱《普和看梅云》 一张方桌的三面,围坐着闲聊酌酒的朋友,而方桌剩下的一面,留给梅花。人有情,花有意,众生平等,诗境清雅。大画家丰子恺,据此诗绘了一幅漫画(下图)。我在此诗此画中,读出了一种世味:人在尘世,除了生存,还要有精神追求。 丰子恺的画作最近在网上爆火的“清流哥”,便与此诗此画,气息相通。记者在医院,无意中拍了一张温暖治愈系的照片——一位蓝衣男子,带着口罩,半躺床榻,专注看书,气定神闲。在疫情时期一片情绪阴霾中,他安然地吐纳着书香,俨然一股清流。后经记者采访得知,他是武大博士,留美博士后,目前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书,回武汉探望父母却不幸中招。 金睛火眼的网友,扒出他看的书,是《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这书,可不是一般人会读且读得懂的!“清流哥”在接受采访时说,平时很爱读书,此书是他回武汉后购买的。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为六便士步履匆匆,就没时间抬头看月亮吗?人在困境时,就无法有精神追求吗?最吵闹的,不是世界,而是人心。人群中,越安静的人,越有实力。“清流哥”手里捧的,不但是一本书,还是一种与困境握手言欢的从容心态,是一种与自己把盏对坐的独处能力,是一种追求精神品质的生活态度。 原来,有一种丰富的安静,在不动声色时,风起云涌,在人间寒彻时,折梅而舞。 电影《将来的事》有许多读书镜头02 清流哥,是一类人的意象,他们视读书,为生活的需求与活着的乐趣。比如法国电影《将来的事》的女主人公——由法国著名女星内佩尔饰演的哲学教授娜塔莉,便是这类人。这片子情节平淡舒缓,像杯淡茶,却有回甘之美,我观看了两遍。 面对母亲的病逝、丈夫的出轨、婚姻的破裂、事业的挫折,坚强知性的娜塔莉,几番泪如雨下,悄悄崩溃,又悄悄自愈。她的学生建议她找个伴侣,她却说:“我跟谁从头开始呢?一个老头吗?算了,谢谢!……我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我的精神生活很充实。”她在五十岁,回到单身,涅槃新生,重新出发。谈笑间,心早已过尽沧海。 治疗她的,除了时间,还有哲学书籍。在此片中,我最喜欢两个镜头:她穿着泳衣,在岩石上看书,瀑布与阳光哗啦啦倾泻;她穿着吊带红短裙,在草地上阅读,丛林与清风环绕着她。 她透过书本的方寸空间,将自己释放于山河远阔中。她痛,也痛得有滋有味,这便是对自己最大的救赎。 我们从娜塔莉身上,可看到自己,可比照自己。人间走一趟,只为步步修行,一蔬一饭、一生一死、一喜一悲、一聚一散,皆为修行。任人生平仄,还是想做一个像娜塔莉那样,将自己安顿于书籍中的人。 踏雪寻梅(墨华不冷摄)03 我曾遇见一个爱读书的老年“娜塔莉”。那年,我怀孕四个多月,因孕期抵抗力下降,几年没犯感冒的我,竟摊上肺炎,住进呼吸科病房。 病房虽开暖气,但还是打开些窗缝。有腊梅的幽香,偶然飘进窗户。我看到有一株腊梅,紧挨窗旁,它苍骨清瘦,鹅黄点点,披着一身暮冬的暗芬。当时身心敏感的我,时常赏之,嗅之雀跃,觉得有了这腊梅的陪伴,住院的时光会更踏实。与这腊梅一样美好的,还有同房的病人。 她是82岁的老太太,个子瘦小,顶着一头银发,对任何人都谦逊有礼,常把“谢谢”放在嘴边。她退休前是大学教授,从她的父亲到孙女,四代皆是大学生,妥妥的书香世家!她走路颤颤巍巍,洗澡需护工帮忙。她是肺癌晚期病患者。 她颇爱读书,常一边输液、一边看书,每天断断续续能读几个小时,任窗外照射进来的阳光,在她床上缓缓移动。有回,我问她正看啥书。“勒·克莱齐奥的《流浪的星星》。”她微笑回我,给我瞅封面,脸上的褶皱,如隐隐飘至的腊梅清香,温柔沁心。勒·克莱齐奥是法国作家,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说,她学的是工科,但喜欢读历史与文学类书籍。 老太太的儿子,北大毕业,约六十岁,每天都来探望她。儿子像妈妈,格外谦逊,亦特爱看书,这几天坐地铁,都在看英文小说。他们交谈时,说一口南通话,总轻声细语,没有争吵,没有不耐烦,充满尊重与关爱。他们和风细雨般的相处,他们被书香浸泡的涵养,着实让我惊叹。许多两代人的相处,不是缺乏爱,而是缺乏平等,缺乏好好聊天的能力。 九天后,我出院。半年后,与呼吸科病房缘分深的我,产后肺炎复发,又住进来了。我向护士打听老太太近况。护士说,你不用去看她了,她已神志不清了…… 在最后的岁月,老太太用书籍的力量,点燃摇曳渐熄的生命烛火。她身上,没有死亡来临前的惶恐与颓唐,而有着庄子鼓盆而歌的淡泊与从容。她如腊梅般,苍骨嶙峋,暗香浮动,安静生长,荣枯随缘,这是生命的大自在。她一边输液,一边看书,鬓发如雪,皱纹温柔——这场景,在流星来来往往间,成为尘世一剪清光,庄严而美好。 梅花(墨华不冷摄)04 滔滔疫情下,多少人来不及折柳道别,多少夙愿没等到春暖花开,多少家庭悲剧以泪浇灌,多少爱恨情仇骤成烟云。疫情,亦如放大镜,放大人性的恶与善,放大人情的冷与暖。严歌苓在《主流与边缘》一文,引用维吉尼亚·沃尔夫说过的一句话: 走向人内心的路,永远比走向外部世界要漫长得多。 万物纷繁,抵不过人心。我们忌惮新冠肺炎病毒,更要忌惮丑陋人性的病毒,还要忌惮空虚精神的病毒。可怕的是,一个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在张牙舞爪地作恶,在百无聊赖地沉沦。 人生如梦幻泡影,如今恰是梦醒之时。这场疫情,让人有了契机,思考人生的加法与减法,思考生命的真理与质量。除了眼前的苟且与利益,活着的方式、精神的资源,何等重要,能让我们在失意时,拥有精神免疫力,筑起思想堡垒,辨识善恶,忍受孤独。 当有些人,撸烫了手机,躺酸了老腰,抱怨像禁足的后宫嫔妃憋出病,却另有一些人,成为大隐于市的居家隐士,安安静静地读书、习字、绘画,抚琴、写作……他们的世界里,少了躁怒无聊,多了和悦充实。你可以说他们小资、文艺,但他们其实,像微尘、像野草一样活着。在这场战役中,求生是本能,而渴望知识的收获、精神的成长、能量的积蓄,亦是。谁不留恋世间的荣华富贵呢?但仍有许多人,还执意寻找远方梅花般的生趣,否则感觉活得寡淡无味。 有一种活法,叫“留将一面与梅花”。在这个薄情又深情的人间里,若愿意,就让古今中外的有趣灵魂,陪伴你我,从捧起一本书开始。我们与自己,亲密相处于精神空间里,转瞬间,花开花落,如露如电,就过了一生。 (版权声明:维权骑士签约作者,原创文字,欢迎转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不可摘编、洗稿等。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做浪漫的摄客,作古典的诗词,写用自己观点烛照、用自己情感渗透的文章。一枚阳光开朗的中文系文青,一颗热爱传统文化的心。若喜欢我的文字,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