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1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当大仙觉者指出,人生八苦者,怨憎会苦居其一时,我们往往认为,这只是背负着血海深仇的江湖侠客、武林霸主的生活写照,或者这只是针对野心勃勃的政客帝王的特殊开示。乡野村夫、市井百姓,一生庸碌平凡,何来这许多不解的冤仇?

然而其实,又岂是杀父夺妻、祸国殃民才令人恼恨,凡带来逼迫不悦者,都属怨憎之流。遇到背后饶舌的邻居,便起不满;碰到行车无礼的路人,便生嗔怒;面对不择手段的竞争对手,便愤愤不平;合作不明事理的伙伴同僚,便怨尤满腹。上到豪贵,下到乞儿,世间芸芸众生,无一不为怨憎会的苦恼所包围。

之所以怨憎之苦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是因为五毒烦恼充斥在每个众生的心中。坚固的自我意识,要求自我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和尊重,不容妨碍和侵犯。如有犯者,嗔恨的军兵即立刻组成维护的堡垒,摆出对立的阵列,怨憎由是而成。而每个众生都具有这样的自我意识,因此大大小小的摩擦、矛盾、冲突也就难以避免。换句话来讲,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凡夫,哪怕是恩深义重的父母兄弟,也都必定是未来的仇家。

因此,将怨敌一剑封喉之后便可安享太平,只是武侠小说里的哄人段子。事实上是,即便以盖世奇功击退十万大军,会依旧发现自己四面楚歌。若不从内心下手,剿灭自心贪嗔痴的贼寇,不必说当下巨浪滔天中的惊慌恐惧,即使一时风平浪静,也难免虑及潜伏的威胁隐患而惴惴不安。

如是思维自身处境,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聚头者必成冤家”,防不胜防、避无可避,从而对五毒泛滥的娑婆生起难忍的厌离,鞭策自心趋入净除烦恼,奔向极乐的解脱之道。

——净戒法师讲授·《四法印》

随堂开示摘录

推荐阅读

平淡是真

何谓厌离

佛法的传持

苦的认知

生死悲歌

真理的印持

“畏时”不晚

华丽转身

修行密钥

生死本无

胎狱·生苦

绝症·老苦

绝症·病苦

厌离三界

佛陀的勇敢

不安的出离心

生命之河

出家人的爱

凡夫的爱

上师供法会——纪念至尊大恩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仁波切

上师供法会共修内容

关于上师供法会接待事宜

关于邬金禅苑上师供法会随喜事宜

温馨提示

(群)i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liuzx.com/qlxly/54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