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从投资人的角度看,清流资本副总裁彭创认为,O2O业务属于共享经济的一种,而真正共享的逻辑,是把供给端的曲线和需求曲线完整的拟合在一起,整个社会资源比有效利用了,这是核心的本质。

自年团购网站兴起,O2O概念正式进入人们的视线。时至今日,O2O不仅渗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BAT等巨头们眼中的香饽饽。

在巨头争相选择投资并购手段入局O2O领域时,专注早期投资的清流资本也将这一领域锁定为投资主线,在过去一年里先后投资了pp租车、爱鲜蜂、货拉拉等创业公司。

从投资人的角度看,清流资本副总裁彭创认为,O2O业务属于共享经济的一种,而真正共享的逻辑,是把供给端的曲线和需求曲线完整的拟合在一起,整个社会资源比有效利用了,这是核心的本质。

另外,彭创还透露,年清流资本的投资重心将放在互联网金融、O2O领域、与传统行业结合比较紧的提供端到端社会化解决方案的公司。

O2O是块大蛋糕

有业内人士曾表示,O2O模式打开的将是一个万亿元级别的市场。而这一点,从资本市场当下的反馈就足以见得。

无论是早期还是中后期,年不少O2O公司的融资规模都足够让人惊掉下巴,资本的垂青也让O2O公司之间的烧钱大战愈演愈烈。

这样庞大的资金涌入,与O2O市场盘子巨大有着直接关系。数据显示,美国线上消费只占8%,线下消费的比例依旧高达92%;而中国的这一比例,分别为3%和97%。

另外,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网购消费只占消费者支出的一小部分,餐馆、理发店、干洗店、服装定制、KTV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消费才是占据最大比重的,而这些服务必须要消费者到实体店去享受。

彭创也指出,从整体看,中国的社零总额约为26万亿人民币,而实物电商只占8%左右,这其中还包括了淘宝、京东等企业,其余剩下没有被线上化的东西,也已经有一部分人在尝试与互联网相结合。

由此可见,将线上客源和实体店消费对接蕴含着巨大商机,生活服务类的网络销售市场或将比货物网络销售潜力更加巨大。

O2O的具体衍生

彭创介绍,线上给线下倒流是O2O诞生的第一种形态。从过去通过户外广告、电视媒体或是纸媒来了解信息到通过互联网了解信息,人们的观察中心发生改变,这成为移动互联网早期改造传统行业的第一步。

随后,当移动互联网将最先覆盖的第一波用户通过美团、大众点评等带到店面从而产生消费服务后,加之大量的服务提供者开始使用智能手机,年出现新形式:服务以人为中心,所有的服务供给端围绕人提供上门服务。

因而,彭创总结整个市场呈现的三大趋势:第一,消费升级,人们都愿意为服务买单了;第二,人变得更懒;第三,全民移动化,所有人都上网了,就是服务的供给端也在移动互联网上,他们也在用智能手机提高工作效率。

“于是乎,我们看到各种业务模式不断的涌现,有滴滴打车,我们投资的爱鲜蜂,PP租车,包括同城货运的货拉拉,还有大家用的比较多的饿了么、58到家等等。”

投资人眼里的O2O

在O2O项目如雨后春笋般频繁涌现的情况下,资本市场和投资机构更看好哪种创业公司?对此,彭创提出了自己的四点看法:

其一,市场规模。互联网没有改变服务体系,无论是按摩还是美甲,服务本身依然存在于线下,产生变化的知识服务场景。因此,企业需要分析自己是创造了一个新的需求,还是把原有的需求搬到了家里。

彭创举例,“一个人一天就吃三顿饭,一个月是九十顿饭,有一个人是80顿饭都在家里吃,有10次下馆子的机会。突然有外卖就懒得出去了,这10次中有4此变成了外卖业务,所以外卖业务是替代了原有市场,而可能原来做饭的80顿中有5顿懒得做了,于是这就是创造了新的需求。”

其二,体量变大如何切分。所有的服务品类,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上传统线上业务对线下业务的取代,线上业务的特点是便利性和因为门店租金而带来的高性价比,它跟线下业务的切割比在于,到店消费者更注重服务和体验的完整性,而上门业务更主要效率和服务的便利性。

以按摩来举例,用户可以在家里按摩,但也有很多人到店里按摩,这是因为家里不具备线下服务的体验。虽然不能完全替代线下店的体验,但在家按摩依然从中切取一部分更注重效率的人。

其三,平台创造的价值。所有的平台型业务连接的是供给方和需求方,但到家业务的平台价值一定程度上则取决于服务的标准化程度,一个单一的供给方是否能通过平台获取稳定的客源。

如果服务类型是容易形成稳定客源关系的,平台价值就相对小,因为非标准化服务的一对一的关系一旦形成,对于上门业务来说就有一个很致命的影响,容易跳单。

其四,竞争格局。互联网业务的核心本质在于规模经济,量越大效率越高,成本越低。所有O2O领域里面,消费者最为重视的是响应速度、价格以及服务质量,其中响应速度和价格跟服务提供者的密度直接相关,密度越大,响应速度越快,价格越低,也就更吸引消费者。这样的正循环会导致第一名对第二名的侵占非常明显。

同时,竞争格局里面需要看用户端能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用户印象,以及是否有较高的竞争壁垒,投资一个项目,是不是能跟其他的项目产生持续竞争的可能性。(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liuzx.com/qlxly/60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