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开始盖新房了,看到你们能脱贫致富,我真的很高兴,饭我就不吃了,马上要到村部去开会”,说完急匆匆的往村部赶去。这是省档案局派驻清流县伍家坊村第一书记卓锋锦日常工作的一个剪影。 年12月,卓锋锦被选派到清流县嵩溪镇伍家坊村担任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坚持把第一书记的职责扛在肩上,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扎实工作、团结村委一班人、“走心”当好村民“贴心人”,有效推进了伍家坊村的社会经济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 抓班子发挥引领作用 伍家坊村位于清流县嵩溪镇东北部,经济发展缓慢,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省级革命老区基点村,全村户,人,共有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3户13人,低保户10人,五保户3人,重点优抚对象2人,残疾人21人。刚到伍家坊村不久,卓锋锦便了解到,伍家坊村是个村情复杂、村貌脏乱的村,村党支部凝聚力不够,村务公开走形式,村民意见较多,村“两委”威信不高,发展停滞不前,矛盾尖锐、问题重重。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作为第一书记,卓锋锦深知村级党组织在同步小康路上的关键作用。为建强支部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他组织村干部一道深入走访收集民情民意,听取支委干部、党员意见,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了解到该村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后,及时制定了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完善健全村党支部的组织生活等,把组织生活会开到老党员家,送党章上门,开启了流动党组织生活会,推行议事会等做法,着力解决党组织活动不开展、没有凝聚力问题。 “以前村里很少开过党员会,更别提集体学习什么的,我似乎感受不到与党组织有什么联系,现在村里活动开展多了,学习、开会次数也多了,大事小事都会叫上党员来商量,又把党员的心拧到一块了!”80多岁老党员张根春激动的说。 “两年多来,村里的变化,我们都看得见,最让我满意的就是,村里的大事我们群众有了发言权,尤其是重大事项,我们说了算!”正围着村务公开栏看的黄亮全说到。抓产业开源节流促脱贫 “过去村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也是依靠种植水稻、烟叶等农作物,几乎没有其他产业,村财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村支部书记伍庆祥说面对这样一个基层设施差、产业结构单一的乡村困境,如何改变乡村的困境?卓锋锦陷入了沉思。“农村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乡村振兴、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如何带领全村脱贫致富,改变当地面貌,在挂职生涯中留下一些亮色?”经过前期的调查摸底,卓锋锦发现,虽然伍家坊村贫困,但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他咨询了省、市相关专家,进行把脉问诊,带领村主干四处参观学习,寻找致富“良方”,充分利用当地有利优势,发展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卓锋锦表示,走访和帮扶不能走过场,要杜绝形式主义,我们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一个也不落下。 在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伍家坊村共有花卉种植大棚亩,手工豆腐皮加工厂5个,鱼塘养殖面积亩,同时,已经开始探索黄羊养殖。年实现村财收入18万元,比年增加5倍。心连心,零距离贴近群众 从省城机关干部到乡下老百姓的带头人,工作环境从机关到基层,工作性质从点到面。卓锋锦认识到,要开展好工作,就要融入村组,融入百姓,了解乡亲们的需求和愿望。为此,他坚持走到田间地头,走到村民家里,同村民零距离接触,了解他们的困难,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老寨桥是连接伍家坊村与镇区的主要桥梁,但年久失修,一到下雨天就寸步难行;天亮组近年来由于河床的不断淤积及水渠的年久失修,每逢汛期常出现水毁农田的情况,让农民的辛苦种植成果毁于一旦;江上组由于早年水源点被洪水冲毁,饮水主要为镇区管网直接供水,如遇旱季经常断水。为此,卓锋锦积极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跑项目、要资金、通过多方协调,驻村以来共筹措中央扶贫资金30万元用于老寨道路桥梁建设,追加中央扶贫资金50万元投入光伏项目实现70千瓦规模化发电,省级扶贫捆绑资金40万入股清流大酒店,省级村财增收资金50万元购买县财通公司股权,县扶贫资金30万村企合作入股北坑钨矿,省档案局2万元春节慰问。此外,省档案局捆绑配套30余万元,县老区办15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资金还在进一步争取中,镇政府统一安排贫困村投资50余万元用于标准化豆腐皮厂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彻底改变了现有的村容村貌,解决了当地百姓的困难。两年多来,他秉承福建档案人“激情、和谐、规范、快捷”的工作作风,他脚踏实地,为改变村子贫困面貌,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心中始终装满一个明确的脱贫方案,并带领村党员干部帮助实施,真心打造不一样的伍家坊。卓锋锦就是这样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抒写自己的人生诗篇。(杨颖)▌来源:清流县融媒体中心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liuzx.com/qlxmj/101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