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春痘正规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51342/ 宋朝的林逋向来受无数人的崇拜,而人们之所崇拜他,不仅是因为他性情孤高淡泊,还因为他风格迥异的诗作。 那么相信当说到林逋的时候,大家都会首先想起他的那首难以被超越的《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梅样何如?当看此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尤其出名,可以说,它不仅将梅咏出了新高度,也让林逋成为人们心中最有个性的隐逸诗人之一。 林逋终生不仕不娶,他喜欢与梅花野鹤相伴,大半生隐居于山,过着闲散的“世外”生活。如果说,在所有的诗人中,找出一位能称得上诗坛清流的人物,我想林逋应该就是最适合的那一位。 诗巷在本期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来自于林逋的另一首佳作;此诗为林逋隐居于庐山期间,登临山上古寺时有感而写。 真是不得不佩服林逋的才情,他信手拈来就是好诗,足足惊艳了千年时光。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宋·林逋 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这首诗以不紧不慢的笔调,为读者缓缓拉开了序幕: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在什么地方凭栏才能让人的诗思眇然无际?当然是在那落日下的孤山塔后的僧房内了。这里的开篇思路有点像王庭珪《移居村东作》中的首联: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作者先抛出了一个疑问,然后再进行回答,将所题重点引出来。 从首联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孤山寺”的喜爱之情;因为只有喜爱,才会让自己诗思眇然,也因为只有喜爱,才会去特意登临赏景。另外,作者在赞美孤山寺的同时,也很自然地将其地理位置点了出来。所以首联看似平铺直叙,但是它所含的信息与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那么当作者登上孤山后,他所看到的具体景象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看颔联: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林间的寺庙如同坐落于色泽暗淡的画卷当中,那零落在水面上的一块块葑田又仿佛是棋盘上割下来的方格子似的。 这一联对于首联来说是一个分写,它很具体地写到了作者捕捉到的风景。在其中,作者分别运用了两处比喻,他将“林间寺”与“葑(fèng)上田”形象地比作画轴与棋枰,使得笔下的景色顿时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呈现于读者眼前。 我们说过,律诗的颔联一般与首联之间是有着很紧密的内容联系和脉络贯穿的;那么在这首诗中,颔联的进一步细说就是从布局方面所建的联系。 后面紧跟而来的颈联再次丰富内容,把我们的视野无限制地放大,把我们的想象无限制地激发: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在这一派秋光之中,时而会看到独自飞翔的鸟儿,远出的夕阳与渐生的寒烟相互掩映,显得异常的迷人。 这一联的画面真的太美了,两句都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描写。前一句用“秋”字为画面晕染上色彩,再用“鸟”字将画面点活,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秋高气爽、悠远寂静的韵味。后一句又用“夕阳”为画面增添上柔和的色彩,再用“寒烟”让画面变得清冷、缥缈。二句相结合,让动与静相互相烘映衬,给人以心灵上的十足美感。 到了最后,作者直接表达出了自己的情感与想法: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让作者更觉得欣慰的是,这样的地方与他的住所离得很近,可以让他饱览风景而有忘记天色。在欣赏眼前风景的同时,作者还对“未来”做出打算,表示在雪天的时候还会再次来登临。 这属于从虚象下笔的收篇形式,一个“爱”字直白抒情,表达出作者对孤山寺的喜爱,后面的“只待”一句可谓是对“爱”的承接,进一步用真实的想法去证明了作者内心深处的那个“爱”字。 尾联有延味的效果最好,那么这里的两句有吗?当然有。作者用“只待重来看雪天”做结,充分将读者的想象引到“雪天”。下雪天的孤山寺肯定非常美,而这种美具体会是什么样的,作者没有作答,全在读者的脑海里,这就是此诗尾联的延味效果。 林逋的这首诗,真的非常符合他“梅妻鹤子”“道骨仙风”的气质,字里行间全是空灵之意,不受一丝尘埃之染,这也是它能够惊艳时光的主要原因所在。 夕阳半抹孤山静,秋气凉侵独鸟高;各位看官,对于林逋的这首诗,你认为写得如何?不妨在评论区简说一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liuzx.com/qlxmj/1228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