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于这幅在小学时期就学到的名联大家一定也记忆犹新。也由此接触到东林党,大多数人对东林党最深刻的记忆是东林党人和阉党魏忠贤斗争的事迹,大家都耳熟能详,觉得东林党人都是正人君子,正义的化身,但真实的历史往往掩藏在这光鲜外衣的背后。

东林党的创立。公元年(万历十年),伟大的张居正病故后,明神宗亲政,由于对张居正长年压制的不满,张居正的许多新*政被废除。在张居正时期获得短暂中兴的明王朝,国力渐衰,内外交困。在这种形势下,一些知识分子发出了关心时政,改*革弊*端的呼声。其中,在公元年(万历二十二年),因为触怒神宗而被削去官籍革职回家的顾宪成回到了家乡,决定从事讲学活动,同时宣扬他的政*治主张。顾宪成借助自己在士大夫中的声望,在公元年,于无锡修复了曾经由宋朝学者杨时曾经讲过学的东林书院,同年十月,顾宪成会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等人,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了《东林会约》,规定每年举行大会一、二次,每月小会一次。这是东林党的起源。

东林党的兴衰和党争。东林党在成立之初,就声势浩大,标榜气节,崇尚实学,对于扭转士风确实起了积极的作用。他们在讲学中经常触及社会现实问题,议论如何改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状况,把读书、讲学同关心国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东林书院既讲学又议政,吸引着许多有志之士,东林书院实际上成为当时的舆论中心,逐渐聚合成一个政*治集*团“东林党”。声势浩大的东林党人无意中对当时已经形成的如浙党,齐党,楚党的统治地位造成了威胁,这些党派为保持自身地位,均以攻击东林党为首务,而东林党人也毫不退让,一再抓住对方的弊端加以参劾,于是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明末党争。在明末党争中,东林党和朝野诸党均发生过严重的对立碰撞,特别是明熹宗执政时期和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的碰撞中,东林党暂时失势,史书所记载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也将东林党人推向了道义的高峰。在崇祯皇帝即位后,由于阉党的失势,使东林党实际成为明末政治的主力,控制了朝廷,崇祯内阁也被成为东林内阁。

东林党的影响和危害。在崇祯帝即位后,东林党人作为明朝后期主要的统治力量把持朝政。此时,一向标榜正义楷模,道德先锋的东林党站在了历史舞台的中心,他们干得如何?和东林党死敌——阉党的政绩来对比一下:对外,主要是对后金,阉党时期,辽东形势尚算平稳,并打出了宁远大捷,而在东林党人掌权后,战争态势每况愈下,完全处于被动挨打,消极防御状态;对内,在崇祯帝执政前,明朝廷主要税负来源为东南地区的大商人、工商业者征税,不增加普通农民的负担,而在代表东南地区大商业者利益的东林党人掌权后,却反其道行之,既造成明王朝税负锐减,也造成大量流离失所的流民,促成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用人,东林党人为树立自己权威,视其他一切非东林党人为异己而一概横加指责,排斥,无容人之量,将明末党争扩大化,造成了无谓的巨大内耗;治国,执政的东林党人所信奉的是儒家正统思想,这在国家太平时没有大碍,但在明末这样一个内外动荡的时代,空喊道德口号,用框框压人没有实质意义,自己既没有,也拿不出救世之策,又不能容忍同时代人,诸如袁崇焕、陈新甲等的一时融通之策,坐看国家的覆亡,而两百多年后的晚清名臣,同样信奉儒家正统思想的曾国藩,却同时怀抱经世致用思想取得成功;再看看东林党人自己标榜的正义,在李自成即将进攻北京城之际,崇祯皇帝为救国做出最后努力,号召大臣们捐款,作为同样东林党人内阁首辅的魏藻德,只捐了区区两白银而已,在北京即将被李闯攻破之际,崇祯再次问计魏藻德,这位堂堂大明东林内阁首辅只是趴在地上,高高扬起屁股,一言不发,在北京最终陷落之后,陪同崇祯一同殉国的,也只是一个不被东林党人所谓的清流正义所看重的太监,而这时的东林党人们此时正忙着迎接李自成呢。

有一件轶事,在冯梦龙《燕都日记》中记载,在李自成攻陷北京的前几天,太监曹化淳向崇祯奏言:“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闻此言,“上(崇祯)恻然,传谕收葬忠贤骸首。以扳倒魏忠贤始,以收魏忠贤骸骨终,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崇祯皇帝对东林党人的失望。

原标题:标榜清流空谈误国

*作者:姜浩,鱼羊秘史特邀作者。

版权声明:合作联系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特效药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说明书患者要多了解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liuzx.com/qlxmj/3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