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为提升我部学子师范生素养,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我部开展“寻访百位一线名师”系列活动。年7月10日,我部“青春向党,教育筑梦”实践队来到三明市清流县第一中学采访官汉聪老师。

01

人物名片

官汉聪

清流县第一中学

官汉聪,高级教师,三明市首届教学名师、三明市学科带头人、三明市师德标兵。

02

采访名师,交流思想

实践队:

您能用几个词形容下您的从教经历吗?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官汉聪老师

我认为自己的从教经历可以用“曲折”和“励志”这两个词来形容。年,我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以后来到清流一中,因为我在大学时学的是电教专业,所以在年到年这8年里,我没有在一线教学,而是在学校做了很多岗位的工作。年9月起我开始任教物理学科,经过多年努力,年9月被评为市骨干教师,年3月被评为三明市的学科带头人,年7月被认定为“三明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名师”。

我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有两个人为我提供了很重要的引导。一个是当时的教务主任黄中伟老师,在一次市高三学科会上,他把我推荐给市里物理学科的负责人廖柳清老师。第二个是我们三明市物理学科负责人廖柳清老师,她给了我很多的机会使我能够展现自己的能力。在这过程当中,我的经历愈加丰富,各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实践队:

是什么让您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能给我们讲讲您的教育初心吗?

官汉聪老师

我的教育初心是很朴实的。我那个年代的初心是什么?就是就业,首先要解决就业问题。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之后,我就要尊重教师这个职业,我想这就是敬业。后来,当我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取得一些好的成绩并为此感到快乐时,我觉得目前我是处于乐业这个阶段。

你问教育的初心是什么?其实无论是什么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你将来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因为当我们面对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能不能被高校录取,这是首先要考虑的方面。只有当我们踏入大学的门槛时,才可能有自己的舞台,甚至到达一个更高的平台。

当然每个人选择的平台不同,有的人希望创造生活,有的人愿意实现价值。如果你选择要创造生活,你可以去大城市里寻找薪资待遇更好的学校,能为你更快地创造生活提供物质条件。但如果你想实现的是人生价值,也许刚开始的生活并不能如你所愿,但只要你愿意去努力,你终将会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因为一个人的价值往往是在一定的时间积累后才体现出来的。没有哪个人一开始就有闪闪光环,这最终还是取决于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怎么去自我定位。

实践队:

能谈谈您是如何看待教师这一职业和教育这项事业的吗?

官汉聪老师

就我自己的体会,我觉得教师这一职业重在育人。那么教育是什么?我认为是育才。我们固然希望学生能够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但这绝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学校的本职应是针对不同生源因材施教,发挥教学特色。教师这个职业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当我们把一个学生教育好、引导好,让他成为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他将来才能成才,服务社会。

而成才还包括什么呢?在教育的各个阶段都有着各自育才的作用和方向,我们不能把一个人成才的最终结果都归到高中教育。所以,我觉得教师是育人,教育是育才,我是这么理解的,供大家参考。

实践队:

清流一中的特色是开展人文与科学融合的教育,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学校现在都开展了哪些特色课程?

官汉聪老师

在我们看来,一所中学的建设,拥有好的硬件设施是保障,但学校所蕴含的文化软实力更重要。

我们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在人文方面的素养提升。你们可以看到,在我们学校图书馆前面有座艾青的雕像,图书馆内还有一个艾青图书室。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开展了诗歌朗诵、诗词书写等活动,传承艾青的爱国情怀,让诗歌文化贯穿在我们校园活动中。我们的艺术节,通过编导节目,把艾青的诗词按照一定的逻辑串联起来,歌颂农民勤劳朴实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是我们学校教育所追求的东西。

同时,学校也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我们认为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也要培养科学素养。这些年,学校在科技教育方面做了较多的探索,学校在科技教育方面有专门的老师,做了很多的尝试,也取得了不少省级、市级等优异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多渠道地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实践队:

您能和我们谈谈你之前开展过的一个将信息技术融合到物理课堂的研讨会吗?

官汉聪老师

信息技术跟传统课堂的融合是当前的主流趋势。我校的名师工作室通过举办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活动,促使老师更新理念,探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包括课堂的容量和课堂的拓展,防止课堂教学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教育不断地在改革,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理念的革新。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他的理念若不更新,教育事业就难以推进。

实践队:

根据您多年的教学经历,您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分享给在校师范生吗?可以表达下对师范生的期许吗?

官汉聪老师

第一,要充分理解教师和尊重教师这个职业。如果想成为教师,站上三尺讲台,一定要对这个职业有足够的尊重,不能只把教师这个职业当成是谋生的手段,更要明白培育人才是教师的职责。

第二,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是要展示给学生看的。为了能有扎实的基本功,这要求我们在读大学这期间积累广泛的兴趣爱好,从多方面提升自我。

第三,待人要真诚,有包容心,多换位思考。

我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找到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其实我们整个社会,99%的人都是很平凡的人,很平凡地度过一生。虽然我们是平凡的人,但我们怀揣着平凡的理想、平凡的目标去做好平凡的事业就会变得不平凡。所以,要看你怎么去定义和理解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希望你们在迈出大学之前,都能做好充分的准备。

最后,我想分享《人民日报》上的一段话:“真正高情商的人说话让人舒服,做事让人安心,相处让人喜欢,高情商没有什么特殊技巧,不过是始终把别人放在心上,懂得将心换位。”

03

总结精炼,深入分析

专注教科研,勇当拓荒牛。官汉聪老师从年进清流一中,就潜心扎根于基础教育这片热土。在与他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作为一名扎根于基层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的素质:首先,需要有奉献精神,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身为教师不能只追求物质,要通过努力去实现人生的价值,把教育情怀和教育初心融入基础教育,润德砥能,日新致远;其次,基础教育离不开人文和科学的双重融合。官老师提到,在时代的浪潮中,既要培养人文情怀,也要重视科学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青年;第三,学生是经过教师精雕细琢后洒下的点点繁星,希望同学们能坚定立德树人初心,重返家乡,为乡村文化振兴洒下一片清光。

我们非常荣幸这次能邀请到官汉聪老师参加我们的采访。作为清流县物理学科名师领衔人,他履职尽责,关爱学生,引领辐射,为我们师范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是教育长河中的一滴水,滋润了清流一方学子,也照亮了每一位师范生的心灵。

04

采访者心得感言

在党和国家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下,我们要紧紧踏上时代的冲浪板,发挥地方优势和特色,扎牢基础教育之根。深耕办学治校实践、坚守师范教育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勠力同心绘蓝图,同向同行谋发展。作为一名师范生,要努力激活基础教育的“神经末梢”,为做一名“四有”的好老师而努力奋进。

END

采访策划:孙妤琦

现场采访、文稿:教育学部级李如妍

摄影摄像:黄哲娴陈佳汉庄雅溢冯茹涵赵可馨

封面:融媒体中心王雪菲

排版:融媒体中心林颖

责编:融媒体中心刘钡麒

编审:教育学部政工干部

往期推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liuzx.com/qlxms/101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