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青春痘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11/8578752.html 天气预报 7月16日(星期六) 阴天,有大雨,部分地区暴雨 偏东风2级~3级,22℃~29℃ 全文约字,阅读大约需11分钟 邓少勇漫像顾培利作 感念老英雄李文祥李文祥。(本报资料照片) 年4月12日,李文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焦作市会议中心圆形报告厅举行。伟大和崇高、品格和情怀,感人至深的语言,如催人奋进的号角,令在场的很多党员干部感动落泪,现场多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年年初,“高隐”乡里半世纪的范县老军人李文祥没有想到,一个偶然交集,他的名字一夜之间名播华夏。从发现这个典型到李文祥被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在人民日报河南分社,我曾经有幸5次参与采写李文祥,成为我人生一大纪念。这个一夜之间横空出世的英雄是有来路的,要知前因后果,听我慢慢道来。那真是:“虎伏深山听风啸,龙卧深水观海潮。甘愿默默度人生,无心插柳春自到。”省委书记察民情,偶然进到一家庭语重心长家常话,扯出惊天大英雄话说年春节假期过后第一天,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到濮阳农村调研。在范县白衣阁乡北街,他随意走进一个敞开门户的人家,看到房子主人,主动上前打招呼,没想到这个老人是见过世面之人。老人落落大方地请客人进屋,山南海北聊起了天。村干部介绍,这个老人叫李文祥,87岁。聊天中,卢展工看到条案上的镜框中有一幅胸前佩戴奖章、戴大盖帽的军人戎装像。卢展工问:“这个英姿勃勃的小伙子是谁?”老人一下精神起来:“那就是我啊!解放济南的时候,我推着一小车炸药,炸的永镇门。”“你是英雄啊!”“英雄说不上,但是战斗得的奖章奖状有一些。”老人拄杖起身走进西间卧室,从桌子抽屉深处拿出了一个老旧的小布包,放在卢展工面前。白色的布包已呈灰黄。卢展工轻轻解开小布包,谁知这一解,就解开了隐藏民间的一个惊天秘密。一堆奖章证书展现在人们面前:济南战役的二等功勋章、淮海战役的特等功勋章、进军福建时的一等功勋章、渡江战役的荣誉勋章,渡海战役、平潭岛战役的战斗模范证书……这一包文物样东西让人感到重逾千斤。透过军功章,让人好像看到了炮火连天的战场,好像听到了冲锋陷阵的号角。卢展工非常激动:“这一包东西,了不得!你就是我们的英雄啊!”当卢展工知道李文祥当年以干部身份转业到企业、后来又响应国家号召回乡支农、从此隐居农村闭口不谈过去事后,陷入了长久的沉思。过了一会儿,卢展工问:“你现在是什么待遇?”老人摆摆手:“没待遇,我不要待遇。”卢展工说,李文祥老人打过仗,立过功,当国家有困难时,又回到农村当农民。这是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就这样,从一个最沉寂的角落里,从一片最底层的泥土中,省委书记无意之举,一个传奇由此揭秘,一段佳话由此传扬。铁肩道义是本分,妙手文章是责任媒体宣扬为正气,英雄不老是民心主流媒体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重视先进人物的选树和宣传,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年2月,我随河南省委宣传部带队的驻豫中央新闻单位和本省媒体集体到范县挖掘这个隐居英雄。河南省委2月28日作出向李文祥同志学习的决定,当天《人民日报》在“时代先锋”栏目发表《赫赫战功老英雄安贫乐道半世纪》,向全国人民介绍了李文祥。李文祥出身农民,战场立功后又回归农民。事迹感人,非常贴近老百姓,这个典型有现实意义。随后,时任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朱夏炎和河南日报著名报告文学大家王钢采写的2.3万字超长通讯《英雄不老》,于年6月28日在《河南日报》发表。全省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同时推出这一篇锐意创新、催人泪下的重磅精品,全省掀起学习李文祥热潮。这个河南典型也需要中央媒体有篇重磅作品向全国展示。卢展工亲自请人民日报河南分社同志喝早茶,商量把李文祥推向全国的契机。分社决定由我协助分社副社长戴鹏完成这个任务。戴鹏是写人物的高手,他采写的任长霞曾经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河南日报高手巨文在前,要想再写出新意难度很大,我们事先认真酝酿多个采访方案,戴鹏提出了很多思路。年8月,我带着他的思路先期到李文祥老家作专题采访,拉出第一稿后,由戴鹏精雕细琢,多次打磨,在高度和深度上又进行了提炼和润色。年8月29日,《人民日报》一版隆重推出长篇通讯《脱下军装还是兵》,此文在全国反响强烈。著名评论人、人民日报原副总编米博华作出批示,表扬这篇通讯写得好:“好就好在把自己摆进去,是真崇敬,真激动。”还表扬人民日报总编室,“夜班值班编辑对此文的突出处理,堪称慧眼识珠。”人民日报此文重磅出击,全国影响深远,在河南推动下,为李文祥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和被推举为党的十八大代表起了重要作用。六次战役冲锋号,中原打到平潭岛战功赫赫老英雄,枪林弹雨显威风李文祥军旅9年,参加了6次战役,经历无数次战斗,从中原打到台湾海峡平潭岛,荣立特等功、一等功、二等功等10余次,获得过战斗模范、特等人民功臣等称号。年9月的济南战役,是我军第一个对重兵固守的大城市强攻速决的范例。李文祥所在部队主攻西面的永镇门,敌人设下3层火力网。关键时刻,指挥员大喊:“共产党员站出来!”李文祥毫不犹豫地站到队列中。指挥员说:“李文祥,你不是共产党员!”李文祥大声回答:“今天不是将来是!”李文祥把炸药包放在手推车上,冒着枪林弹雨冲到城门口拉响导火索,为部队冲进济南城开辟了通道。李文祥由此火线入党。在淮海战役中,当徐州守军出动大批坦克将我军工事碾为平地时,李文祥迎着扫射飞奔到坦克跟前,将炸药包塞进履带和轮子之间。这一战,他和战友们干掉了20多辆坦克。鲁楼堵击战鏖战6个昼夜,李文祥的连队4天没有吃饭。他们喝凉水嚼生麦粒,子弹打完了用刺刀捅,用枪托砸,用牙咬,一个连队打到只剩下李文祥一个人。他打坏了3支枪,死死堵住了敌人的去路。永城陈官庄围歼战一役,他机智灵活,一个人击毙30多个敌人。年5月,我军攻打上海刘行国际电台地堡群。这次战斗异常惨烈,李文祥那个排30多个人只活下来3个人。为了炸掉地堡,李文祥趴在尸体堆里等待黑夜来临,他趁夜色靠近敌人阵地,拉响导火索把炸药包投进了地堡。年8月11日,福州战役发起钳形攻击,13天解放福州,李文祥作战勇敢,荣获特等人民功臣奖状。9月17日,李文祥所在部队歼敌一万多人,解放了台湾前沿的平潭岛,李文祥荣获战斗模范称号。从此李文祥部队在平潭岛驻防将近两年时间,牢牢守住了大陆南大门。李文祥跟随部队从山东打到台湾海峡,他作战勇敢,从普通战士干起,到班长、排长、副连长。根据李文祥的表现,国家稳定后,在年5月,李文祥荣获~年解放奖章。英雄瞬间大爆发,平凡精髓是伟大人民英雄人民爱,舍身取义为国家李文祥事迹报告团曾经在全国作过数十场报告。年3月31日,全省首场“李文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省人民会堂隆重举行。台上的报告团成员,除了李文祥的女儿李金英,其余分别来自范县武装部、民政局、白衣阁乡政府和濮阳人民广播电台。他们真情讲述的李文祥事迹,深深打动了台下多名省直和中央驻豫单位的党员干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1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响起了20多次掌声。会后,卢展工的手再次和李文祥握在一起。卢展工快步上前扶住老人:“李老,又见到您了,很高兴啊!”李文祥的老伴笑道:“听说要见卢书记,他激动得一夜没睡着。”合影时,卢展工扶老人在前排坐好,领导们站在后排,卢展工在老人身后又一次俯下身,帮老人整理胸前的奖章,说:“这些奖章多少年都没挂了?一定要把它们露出来。”临别,卢展工代表省委领导为李文祥献上了一束鲜花。当年4月,济南军区及第26集团军特邀“李文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到济南作报告,济南军区司令员范长龙、政委杜恒岩和第26集团军军长马宜明出席了报告会。那次报告会,官兵格外动感情,欢迎英雄回到部队,掌声特别响,泪水特别多。军区联勤部还送给老人一套海陆空三件羊绒毛衣将军服。为中国解放作出贡献的英雄,山川记得你,海河记得你,人民记得你。大河网网友熊传东说:“李文祥这种先锋模范的作用是无言的,力量是无穷的,能够产生极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这种精神和力量,将永远激励和鼓舞着我们义无反顾,成为新的一盏灯、新的一面旗、新的一束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千山璀璨香浓郁,尽是英雄魂化成!李文祥这个典型是一个听不厌、品不够的感人典型。李文祥的人生长河,融会了多义多元的丰富内涵,既符合核心价值观,也符合普世情理,超越了领域行业的界限,具有全社会的普遍意义。因此,巡回报告团所到之处,从省会到各市,从机关到部队,从领导干部到基层群众,从老人到青少年,无不为之肃然起敬,无不为之扪心动容。带血指印是初心,干部身份变农民安贫乐道半世纪,淡泊名利心无悔年8月,32岁的李文祥复员转业到福建省三明市,在福建省建设厅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保卫科担任保卫干事。地方领导看了他战功卓绝的档案,准备提拔他当电厂厂长,他以自己文化低谢绝了。年,国家经历经济困难时期,号召干部精简下放支农,李文祥当场咬破手指,在申请书上按了血指印。李文祥时为18级干部,每月66元工资。在5分钱一个鸡蛋,8元钱一月伙食费的年代,66元对于只有夫妻的两人世界来说,无疑是绰绰有余的。但是李文祥放弃了幸福,毅然选择了艰苦。离开故土21年后,党的一声召唤,李文祥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贫穷的故乡。因为李文祥没有家底,在农村生活异常拮据。他53岁才得一女,女儿5个月大时不慎被柴油烧伤,没钱医治,至今身上还留有疤痕。女儿长大了,老李夫妻却成了耄耋老人,生活依然贫困,长大的女儿总想给辛苦一辈子的父亲表表心意,没钱买布,就用别人丧礼的挽幛给爸爸做了一件中山装。李文祥回到农村后很快融入了乡村男性精英之中,一回乡就当民兵连长,不久又当生产队长。为了帮助村民过上好日子,在南方见过种稻的李文祥,主动担任稻改队长,日夜蹲在稻田钻研种植技术,种稻第一年亩产就近公斤,男女老少捧着白花花的大米欢喜雀跃。74岁的农民张文斌告诉记者,李文祥当了多年干部,没有多花集体一分钱,没有多吃集体一粒粮食。年,原单位福建省建设厅来了两位同志,告知组织上决定恢复他的干部身份,请他重回福建工作。他对来人说:“我在农村17年了,已经习惯了。再说我是生产队长,村里群众也需要我。要是大家都去富的地方,穷地方没人来,那不就更穷了?”年,县民政局按政策每月开始给他发退职救济费26.48元,年福建原单位确定每季度给他寄发退职补助费。他拿着收据找到县民政部门,说不能两头拿钱让国家吃亏,自愿放弃救济费。范县民政局干部刘朝庆说:“从年开始,民政部门和组织部门先后组织过十多次对老复转军人、老党员、老干部的普查和核查,但是李文祥在他填报的表格中,只填本人基本情况,其他都是空白,对参加的各种战役和家里的困难一个字也不提。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个复转军人,按照规定给他发放相应的生活补贴。”这个李文祥,他的境界高到了蓝天上,他是天地之间一面明镜,映无声,照无言,却使多少人折服,多少人省悟,又使多少人羞愧,多少人汗颜!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他做到了极致;平凡、平静、平常,他做到了极致。李文祥高尚的情操宛如一道清流,涤荡着每一颗浮躁的心。李文祥正在向我们做着示范:一种信仰、一番奋斗、一直坚守、一生清白。安贫乐道半世纪,荣辱不惊平常心掌声之中很淡定,人性极致是从容没有待遇,我不要待遇;有了待遇,敬畏待遇。保持淡然,波澜不惊,他像一股荡涤世风的清流,生活得自然、干净、纯粹。随着媒体的发掘,李文祥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领导接见、出席各种各样的活动、要求签名、崇拜者拜访。在农村默默50年的李文祥措不及防地被推到了聚光灯下。在困难时坚守的老人,在掌声中仍然保持淡然,波澜不惊。年3月31日上午,河南省组织的“李文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首场报告会在郑州人民会堂举行,听众强烈希望见见这位神奇的老人。9时,李文祥到了会堂后台贵宾室。台上的报告团成员真情讲述李文祥事迹,1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响起了20多次掌声。报告完毕,一阵安静,全场视线投向舞台入口。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出现了。胸前挂满奖章的李文祥老人,手拄拐杖,与老伴相扶相携,缓缓走到了舞台中央。全场掌声雷动!李文祥把拐杖交给老伴,努力挺直身体,抬起右臂,五指并拢举到帽檐,向大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整个会堂爆棚了!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向这位老英雄、老功臣鼓掌。李文祥没说一句话。一个军礼表达了他谦和低调的一生,这种朴实撞击着所有人的心灵;全场掌声的回应犹如井喷,人们钦佩英雄,掌声表达了人们对老人的崇敬。李文祥去省里参加会议,被安排住进豪华宾馆,吃饭时,用颤抖的手把掉落桌子上的米粒一粒一粒捡起来放进嘴里。同会的作家二月河深受感动,他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平淡不能泯。能做到其中一条就很不易,但李老全部做到了。”出名后的几年,李文祥依然如往:捞面条,疙瘩汤,吃剩菜,旧衣裳。当客人来家时,打开空调,那是怕客人热;客人一走,关闭空调,那是怕浪费电。李文祥像一把尺子、一面镜子,值得每一个国家公务员和共产党员来量一量、照一照、比一比。年2月1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特等人民功臣、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时代楷模、老英雄李文祥同志去世,享年92岁。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以及时任省委书记、省长等领导敬献花圈,表示沉痛哀悼。省直和濮阳市有关部门代表以及各界群众数百人为英雄送行。“英雄不老”李文祥,英雄不死,你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栏主邓少勇: 焦作日报社退休记者,高级记者,河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焦作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在职时获奖作品近篇,在人民日报河南分社“打工”时参与采写刊登在《人民日报》的英模人物吴金印、史来贺、李文祥、谢延信、沈战东、马俊欣、杨华民、李博亚和南水北调等多篇重要文章。 您的 总值班:申金星 主 编:王 言 统 筹:冯新瑞 责 编:杨 珂 编 辑:王翠翠校 审:拜利萍 许凌 喜欢本期推送,请转发点亮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liuzx.com/qlxms/121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