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来源:米宅米宅作者:心童

原标题:一个12岁北京名校生的自白:关于名校和学区房你们全错!

前言

这是特约的一篇稿件,作者是一名12岁的北京女生。

做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心童家境优越,父亲是某上市公司董事长,母亲是央企高管,她本人成绩优秀,阳光开朗,今年九月顺利就读一所海淀名校,可以说是众人眼里的天之骄女,在我们这些大人看来,属于是蜜罐中长大的孩子。

然而在这一切光环之下,心童这篇文字还嫌稚嫩的稿件给了我们一个重击,原来一切并不是如我们一厢情愿的想像。

以下为正文(文末附手稿)

老实说,让我这样一个12岁的“乳臭未干的小毛孩”来写文章,有些勉为其难了。因为我没有什么才气,却常常出言不逊,狂妄自大,若有什么贻笑大方的地方,还望多多海涵。

1

生于北京

老年人常常长吁短叹地对我们这一代人说:“瞧瞧你们现在,玩的是电脑手机,出门就是小汽车,看我们小时候那苦哟!”

话还是很中肯的,从人类文明的诞生起,截止到今天,大都市的00后享受的是最发达的科学技术,最先进的医疗设施,最精致可口的美食……物质的丰富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一定有人又羡又妒地对我说:“你生在北京,什么好处都占尽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然而,我这看来,丰富的仅仅是物质而已。这是一个物质极为丰富,精神极为禁锢的时代。

生活在北京并没有让我感到特殊的荣耀,反而让我愈发压抑,耸立的高楼像斑驳经年的牢笼,锁得我无法呼吸。

2

学路漫漫

先拿学习来说,人们以为北京的孩子都是精英,其实大部分都是学习机器罢了。我从幼儿园开始上课外班,一二年级开始学奥数,五六年级压力加大,与母亲争吵矛盾升级,有时我风尘仆仆地坐在公交车上,望着深深的雾霾,仿佛如我看不见光明的未来一般。

我并非个例,而是大多数。我母亲的一位同事在他女儿还小的时候常常说:“我绝不给她报什么课外班,做个快快乐乐的普通人就行了!”

他对我这种疯狂刷题的行径始终保持不屑的态度,我十分感动,而且羡慕,觉得他简直是浑浊世间的一股清流。

而现在,他女儿上小学了,却是课外班加身,忙忙碌碌,我去问那同事,他有些无奈地说:“唉,我现在发现,不上课外班,连普通人都做不了!”

是啊,连普通人都做不了……清流又怎样?最后一点清醒的意识终被污水所吞没,随波逐流罢了。

我想努力适应这种学习环境,可是久而久之,我发觉我对课外班产生了变态的依赖,即使现在也未能消除。那就是万分憎恶学习,毫无上进心,像一只被抽打久了的羊,突然重获了自由,却不知道如何奔跑了——那还是乖乖回羊圈去吧!

3

小升初岁月

说起小升初,我就有一肚子苦水,想压抑又抑不住。

身边的人都知道,我上的是北京一流名校,却只看得见我在众人面前的扬眉吐气,他们看不见,我一周八个之多的课外班,看不见我与母亲无数次的争吵,看不见我在夜里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望着茫茫车流,不知何去何从…..

我疯狂地刷题,做题,直到身心皆疲,却发现还有足以淹死我的题海。就好比攀登一座山,爬得伤痕累累,却依然望不到顶峰,或许根本没有!迷茫和彷徨,交织在我的心里。

我被点招的消息传来了,我想我应该高兴的,可我却特别想哭。我躲在被子里,想到整个六年级的种种往事,心中五味杂陈。我除了一点令人虚浮的赞赏和艳羡,又得到了什么?让我重新选一次,我一定、一定不会再选这条路。

可人生不能重来,我无法重选,身边的人一模一样地都走上了这条路,这也许是教育改革必然要经历的疯狂过程,我的呐喊仿佛进了无底洞,可曾掀起一丝一毫的波澜?

我的两个小学同学,比我还疯狂,一周十几节课外班,常常学也不怎么上,最后两人均被一所超一流的市重点中学录取。

而另有一个女生,品学兼优,勤学好问,字也写的极好,自己攻读奥数,可惜,她独独没有报课外班。最后,场场考试,场场失败,只派到了一个中下流中学。

我还能说什么呢?真是可悲又可怜。

一位同学的父亲感叹:“不经历小升初,无以谈人生啊!”戏谑之中,带有几分辛酸。

4

它撕碎了我的梦想

我不是毫无恒心的人,也不是那种无病而呻的娇气女孩子,我二年级就参加了武术队,整整练了三年多,那是我短暂的12年人生中最快乐的时间。

我被老师扳腿,韧带撕裂着痛,我几乎咬破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我们在操场上跑过40圈,我一度以为这毫无可能,可是我突破了极限,在迎向终点的时候,我的双腿格外有力。

我们动作做不好的时候,就会接受老师少林棍的“洗礼”,打得胳膊青一块紫一块,我们却从未掉过泪,甚至在打的时候还傻乐着。

在赛场的绿毯上,我感受过成功的风光,也经历过失败的惨痛。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坚持,我在拼搏,我在为我所热爱的事情而奋斗!这些就够了。

我喜爱美术和写作,仅仅是因为在执起笔的时候,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精神愉悦。

我曾以为我的前途有无限可能,至少是精彩的,但这一切的一切,都被小升初打破了,撕碎了,不复存在了!

当我忙于做题的时候,再没时间玩一玩我的爱剑,去读一读我所喜爱的诗文了,荒诞的梦想总会被现实冲碎。

我曾问母亲:“你有梦想吗?”

母亲反问:“你问这个干吗?”

我又问:“那你快乐吗?”

母亲笑了:“还行,凑凑合合。”

没有什么目标日子却过得充实,是大都市人生活的常态,所谓的激情,都在生活的琐事中慢慢消磨掉了。

许多人告诉我,现在学好知识,能为未来提供无限可能,可以干你想干的事,去追逐你的梦想。可当你长大成人,梦想,还真的存在吗?

一位阿姨知道我上了名校,想让我劝她不肯上课外班的女儿。我对那个比我小两岁的女孩说:“不必在乎别人的看法,现在就去追逐梦想,待你长大,一切都晚了。”

5

学区房无用,拼命才会赢

我虽说了这么多,却又不得不承认,于现在的大多数人来说,死读书就是王道,且是唯一的。

作为经历过小升初的人,我明确地告诉你们:没有任何捷径。

我身边的同学,有一些因为学区房派入了名校,他们个个自鸣得意,以为免了刷题之苦也可以轻松进入名校。

可是当分班考一下来,全部傻了眼,没有经过小升初的“洗礼”,考试成绩一个个惨不忍睹,只能被踢到普通班,自信心大为受挫。

所以奉劝各位成人们,不必为学区房挤得头破血流,毫无意义的,就算花了百万、千万去买了一幢小小的学区房,也不过是让孩子在人生起跑线上往前移了一厘米,也许还不到。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不论是靠派位、学区房,还是找关系做了“凤屁股”的人,爬不到前面,就终会被甩下,物竞天择,必然的法则。

6

名校,不过如此

很多人眼中的名校几乎是神圣的,高不可攀的,我开始也新鲜了一阵子。上百种丰富的课程,五花八门的社团,一流的硬件设施等等,让人眼花缭乱,我以为自己终于脱离了小升初的苦海,享受人们所说的“素质教育”了。

而很快,我就发现剥开名校华丽的外衣,一样也离不开两个词:学习,高考。

刚开学一个月,单数学就历经十几场测试,加上作业,一共42张卷子。其他我就不多说了。

老师在黑板前大谈阔论高考,激动得胸前一起一伏,至于讲的是什么,对不起,我忘了。

几位高考极好的学长学姐的照片张贴在海报墙上,成为所有人朝圣的对象,可惜,并不包括我。

如果有人对你说,名校孩子作业少,学习轻松,自由发展,那么,你可以和他绝交了。

有些本质,再来一千次一万次的教改也掩饰不了的。

7

学习的意义

王小波认为,对于学习,中国人在乎实用而西方人在乎学习的乐趣。

那么现在的学习状态,既不实用,也无乐趣。

我想请问成人们,学校学的知识你们记得多少,又用到多少?

莫非买个菜需要因式分解?做个菜需要靠函数?既然不是,刷题的意义,就仅仅在于考试了。

常常有人反驳我:你太注重功利了,人生本就是求知的过程,应享受乐趣。如果每天刷题也算乐趣的话,那乐趣的门槛也太低了点儿。

我不是说学习没有乐趣,当我拿起一本《史记》而投入进去,当我在各色各样的诗文中陶醉,这难道不是乐趣所在?

求知欲是人天生便有的,只是太多人把这些本有乐趣的知识变成痛苦,施加给我们,使人产生抵触、反抗的情绪,但却从没有人反省自己,只是一味把责任推给我们。

许多中国孩子的目标就是清北,甚至更高。我的目标却绝不是这些,学校虽好,到底只是一方天地,我的思想会永远禁锢在一间教室里。

人生苦短,就要把生命体验到极致!

心灵和脚步,永远要有一个在路上,背了一百遍《长城赞》,总不如亲眼看见巍峨的长城。

我多么想早些长大,体验社会百态,我又多么害怕,时间磨平了我的棱角,让我变得和所有大人一样,为了生计每天奔波劳碌。

我知道我将要走的路:学习、高考、找工作、结婚生子、带孩子、走向死亡。

因为知道,所有总要改变一点儿,不是吗?

心童手稿

相关阅读:

北京学位房江湖:曾经胡同小卖部里的河南孩子也能上汇文小学

来源:时代周报

从天安门广场往西南方向2公里左右,便到了西城区的前孙公园胡同。穿行在这条胡同里,很难想象到,这里已经是全中国房产交易单价最高的地方之一。

  

大大小小的大杂院分布在这条仅米不到的胡同里。随意从一两扇微合的房门看进去,不到平方米的大杂院里,通常住了至少6户人家,成捆电线从人们的头顶架过,破败的门窗和外墙,时光还凝固在上个世纪。

  

胡同过道的墙上满是撕了又贴上的房产广告,他们锲而不舍地变换着词语,重复着同一个意思:“全款买房”“高价买房”“急求平房”。

  

这里是学区房购买者的宝地,价值谁都清楚—紧挨着北京(楼盘)第一实验小学和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价值比四环甚至三环一套簇新华丽的商品房还要高。

  

京宏地产经纪公司的经纪人陈东在胡同的拐角处陈列着自己的广告展板,他指着远处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这区片几乎没有房源了,有也至少万元起。前不久,刚有一套使用面积8.2平方米卖出,总价万元成交的。”

  

每天,陈东都会带着形形色色的家长穿梭在京城的核心动脉里。这里还有北京式的倨傲—很多胡同和胡同之间,有着无法打通的“断头路”。

尽管这样,学区房早已经把许多家长裹挟进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漩涡里。

  

和他们一样,陈东也在经历着一个越来越复杂的北京学区房江湖,也希望在这片江湖里“打通路”。

  

江湖里价格在上浮:按照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发布的房价行情显示,北京房价已经从年10月平均元/平方米,涨至元/平方米(年2月),涨幅38.72%。

  

江湖里热度也在攀升:从年3月底各大房产中介下架单价超过30万元的学区房,到年9月的第二波上涨,再到年3月第二周,链家研究院数据监测到近套的二手房成交。

  

越稀缺的房源,引来愈多争抢。根据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的公开数据,年北京户籍出生人数为12万人,是5年的2倍多,而年出生的9万北京户籍儿童,将在年上学。

一个月带看70万次

购房者王梦(化名)过去从未这样在北京二环的狭窄胡同里穿梭,只为了抢一套学区房的谈判权。

  

不久前,她狠下心把南四环的一套3居室解除了抵押,准备随时换房。3月17日,西城区一套标价万元、面积30平方米的一室学区房,她第一眼就看上了。

  

当她回到中介门店准备缴纳意向金时发现,签意向书的不止她一个。即便中介为她争分夺秒地抢时间录入信息,终于拿到了第一意向人,但在商谈环节,房东还是反悔了。

  

“就是这样的。”王梦无奈地对时代周报记者叹息。上述房源的中介也是无奈,房东说涨就涨,谁也没法控制报价。“即便签了合同,也有毁约的。”他已经习以为常。

  

看房的人不断增长,链家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链家北京的带看次数接近70万次,创下去年3月以来的最高点。而新增的房源与此前持平。

  

更无奈的是学区房价格也在攀升。例如,西城区金融街(,股吧)学区的宏庙小学附近,丰汇园小区均价涨幅达近5万元,今年1月,该小区房源报价已近20万元/平方米。如今,中介们鉴别业主诚意的最直接办法,是问能否随时签约。

  

王梦觉得自己还算幸运,“至少我是在"3·17"北京新政前解除了抵押,我还能在城区里选择房子”。

  

而她的朋友、在通州的李明(化名)却发现很难回到北京城买房了。李明身上是被“碾压”过的痕迹:先是因为房价不得不到通州买房,凑了一些钱后考虑回到城区,但政策变了—二套房首付达60%。而李明的钱不够了。

  

“本来已经签了城区的一套房子了,现在中介天天催我问要解约吗?”李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诉苦。

西城区过户要等一个月

购房大军、适龄儿童数量的膨胀和原有的学区房配套短兵相接。

  

目前海淀区共分为17个学区,朝阳区分15个学区,东城区分8个学区,西城区分11个学区。按照一个市重点学校对应一个小区平均供应量来看,海淀区和东城区供应十分紧张,其中北师大实验小学为零供应,天坛东里小学2个小区供应量40套左右,北京第一师范附属小学11个小区供应量只有60套。

  

还有更大的竞争,根据就近入学原则,每个学区中的每所学校,都对应一个或多个小区。也就是现行的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前者通常为一个学校划定一个区域,只要符合要求的都可以择校;

后者为多个学校划定一个区域,区片里的重点高中完成招生指标后,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以电脑派位的方式抽签选择进入区片里剩下的非重点学校。

  

西城区重点学校聚集,升学率稳定,是家长必争之地。

  

事实上,自从年北京启动“教改”以来,每年4月公布的各区入学政策,都是家长关心的事情。从历年的情况来看,政策每年都会微调,但“就近原则”是唯一不变的。近日,北京市教委也做了表态,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凡符合法定年龄的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均须按区教委划定的学校服务片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免试就近入学。

  

北京市统一使用电子学籍、划片入学、电脑派位等方式实行择校。这意味着“京籍+房产”成了入学的基本前提条件。此前在东城区、朝阳区,为了尽可能普及优质校资源,已选用派位和划片制取代推优。

  

这种方式正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当下的西城区正处在取消“推优”的风口浪尖上,家长们的拼杀将更为激烈。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西城区房管局审核父母的西城区实际居住证明是条件之一,按照规定,光有户口并不能保障入学,还得在西城实际居住(买房或租房),而一个住址六年内只能被用作一次入学登记。

  

此外,西城区集体户不实行划片登记入学,而是在本学区学位有余的前提下,在学区内派位入学,学区学位不足的在全区派位入学。

  

家长们心理敞亮—在学区买房,是最保险的选择。

  

“现在西城区的过户情况比较紧张,现在成交后过户也要等一个月了。”陈东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业内人士奉劝“慎入平房”

现阶段,要拿下学区房,需要智慧、勇气和气魄。

  

在人口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有限资源的分享时常采取最原始的分配方式—价高者得。

  

按照房天下统计数据显示,在北京市重点学区房最高价前10名中,西城区占了7所,宏庙小学、皇城根小学和奋斗小学学区房列于前列,价格18万元/平方米起;

排在第10位的中关村(,股吧)三小学区房最高均价达到15万元/平方米。

  

买房大军里有着同样的纠结:为了好学区买一套小户型,还是为了更好的学区买一套更小户型。

  

长久以来,王梦就做着她的万元元总价的西城学区房之梦。第一个梦在她卖掉第一套房子的时候开始:买一个至少50平方米的小两居!

第二个梦是:买一个一居室的重点学区房。现在她做的,就是每天不断找不同的中介打听。

  

在一家中介公司,时代周报记者得到的报价是:在宏庙小学划片内和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本部划片内,一套私产平房万元,一套公有产权的万元,面积相差无几,都不到20平方米。

  

不过在公开场合,这样的房源未必能看到。

  

此前,北京市住建委开展过一轮房地产经纪机构专项执法检查,认定高于15万元的房源属于报价过高。

按照时代周报记者到访的几大链家门店了解,在链家网上,单价超过15万元的房子都不能公开,只能在内网查看。

  

陈东证实,他的广告板上的6套房源,均未超出15万元/平方米的报价。“不过,实际该多少钱成交还是多少钱,价格都要比标价上的高。”他说道。

  

但凡懂一点门道的人,都会劝家长慎入平房。“这些房子很多只有使用权,没有产权,有的信息不公开,无法在网上查到。如果档案和房产证上不符,哪怕只差一点或者翻改建没有报规划,都过不了户,那如何成为学区房?”一名不愿具名的行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 

买房是进名校的唯一希望

对一座城市而言,公共资源密集和人口密集必然相生相伴,但两者的不均衡又会带来激烈矛盾。在这座“巨无霸”的城市里,种种光怪陆离都不稀奇。

  

今年3月,北京市教委的一则回应,令一场长达半年的闹剧告一段落。

  

年6月,北京一家房产中介网站挂出一则“房源”:在西城区大耳胡同,一个大杂院的10平方米过道被以元的单价出售。

中介网站上称,这个过道虽不能建房,但可以落户甚至入学,对应的学校是有百年历史的实验一小前门分校。舆论一时哗然。

  

北京市教委后指“过道学区房可作为入学资格”为不实信息,但争议早已蔓延。

  

北京并非一开始就给外地人念“学区房”的紧箍咒。在盔甲厂胡同开小卖部的李奎是河南周口人,他的孩子的小学、初中阶段,都于胡同里的名校汇文小学、汇文中学就学。

“好多外地人为了上汇文,都在那儿租房”,他指了指身后的红砖楼,那是一个老国企家属院,“那时外地人租房都可以入学,现在一定要户口在这儿,房子买在这儿”。

  

随着人口越来越多,优质教育资源也日益稀缺。继租房者不能就近入学后,父母非所在区户口、甚至非所在街道户口者也被名校排除在外。调控“学位房”的思路,以不断提高门槛为主要手段,但这反而抬升了实打实的学区房价值。

  

孩子就读于史家小学的家长林佳在学校一年级部后面的胡同里买了一座平房,9平方米,多万元。

他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买学区房的门道:“首先得了解哪些属于你目标学校的片区,片儿里面是平房还是楼房。就算这小区被划进学校片区,也千万不能大意,有的小区,这边儿是一个学校,另一边是另一个学校。”

  

年初,教育部下发一则文件,要求“在目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小学、初中应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林佳庆幸这项政策在自家孩子入学后才出台:“派位那就没谱儿了。”

  

即便有这项政策,在名校附近买房还是进入名校的唯一希望。林佳透露,孩子的信息会被录入学校的系统,走后门的余地极小,入学前学校还可能抽查,“调查你在登记的地方是不是真有房子”。

  

多重围堵的结果是,学区房的行情依然走俏。北京市教委一直力推“治本之策”,即整合教育资源,全方位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北京市教委在一则文件中指出。

  

“谈何容易。”林佳和另一位家长交谈时不住感慨,“可惜没上东皇城根小学,那是四中的附属学校,以后就能上四中的初中了。”

  

按照房天下公布的数据统计,北京市具有学区房资源的55所市重点小学中,七成以上分布在东城、西城、海淀和朝阳四区内,密云、怀柔、延庆和平谷四区重点小学几乎为零。

欢迎







































白癜风治疗有效的药物
青少年白癜风的症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liuzx.com/qlxms/7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