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3/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隋唐通史:李白入宫的意义,一个盛世的“标本”

关键词:开元盛世、高力士专宠

前因:开元盛世

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了盛世景象,吸引李白等人才进入长安谋仕途,并献上《明堂赋》等作品盛赞盛世的辉煌。进京的李白结交了玄宗妹妹玉真公主和贺知章,为日后入宫做好铺垫。

开元盛世夜景

后果:高力士专宠

李白受到玄宗赏识,入宫做翰林待诏,一时间风光无限,这就遭到玄宗身边得宠的高力士等宦官的嫉妒和怨恨。

▲《长安十二时辰》高力士剧照

详细过程:

公元年,被后人誉为“诗仙”的李白奉诏入宫,第二年即被召入翰林院,封为翰林待诏。

这一职务是玄宗专为草拟一些机密诏书和制度而创设的部门。由此,李白成为玄宗身边红极一时的御用文人,也是开元盛世时期最接近权力中心的文人代表。

其实,七八年前李白就曾经在东都洛阳主动向玄宗献过诗赋。李白是商人之子,按照《唐六典》规定,即使李白再有才华,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所以,李白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求得玄宗的赏识。

为了引起玄宗的注意,李白甚至不惜放低自己一向恃才傲物的姿态,不仅在《明堂赋》中,大赞玄宗创下开元盛世的壮举;还在《大猎赋》中,附和玄宗崇尚道教的心理。

然而,由于人微言轻,李白并没有得到玄宗的重用。

▲李白

献赋失败的李白并没有气馁,这年他终于来到长安,并通过卫尉张卿向玄宗的妹妹,信奉道教的玉真公主献诗。没想到,玉真公主对李白的诗交口称赞。

不久之后,李白又结识了第二位贵人:贺知章。李白来到长安出名的道观紫极宫,遇见了当时的清流表率、礼部侍郎贺知章。

为了能够认识自己的偶像,李白使出了奇招:干谒交游,就是从袖中拿出准备好的诗文呈于对方。这是当时科考的士子们考前疏通关系采取的一种方式。

贺知章看过李白的作品之后,尤其欣赏他的《蜀道难》和《乌栖曲》,甚至因为感叹李白那洒脱出尘的文字,称他为“谪仙人”。

▲贺知章

经过玉真公主和贺知章两位有名望之人的称赞之后,李白在长安名声大噪。于是终于引起了玄宗的注意。经过玄宗身边的道士吴筠引荐,李白获得了奉召入宫的机会。

在诗歌风行的大唐王朝,一旦有一个天才级的诗坛新星出现,尤其是能够得到皇帝的亲召,那么长安城关于他的传言和八卦必定满城风雨。

于是,就有了关于李白入宫的传奇故事。这天,李白准时奉召入宫,没想到玄宗亲自迎接,甚至降下车辇徒步相迎;之后,又是赐七宝床榻,又是亲自给李白调羹。就连玄宗询问百姓的事务,李白也是胸有成竹,对答如流。可以说,李白的此次入宫召见相当顺利,而且很有排场。

▲唐玄宗

当然,传奇归传奇,可从侧面也反映出李白入宫后受到皇帝的宠信。以擅长诗文而被皇帝器重正是大唐盛世时期的特征,同时也是玄宗统治的需要。

李白入宫的四年前,玄宗就针对唐朝初期建立的翰林院进行改革。他向全国挑选擅长诗文的人才,来取代中书舍人草拟诏制的专职,目的是培养亲信的御用文人,以防机密诏书的泄露。

当然,李白入宫还有另一个重要用途,作诗。玄宗每次有宴会或者郊游,必定命李白侍从左右,为他赋诗记录。

这年暮春,唐玄宗和宠爱的杨贵妃在宫中欣赏盛开的牡丹花,突然听腻了梨园戏班的旧调子。于是,临时起意,叫来了李白现场作诗。这才有了著名的《清平调》三首。

▲杨贵妃装束与体型参照

临别赋诗也是那个盛世的特殊表现。就在李白入宫的第二年,曾经有知遇之恩的贺知章就要告老还乡了。唐玄宗组织了几个御用文人为他写诗饯行,其中就包括李白。

有趣的是,李白当着玄宗的面,写了一首挽留贺知章、重回朝堂的诗歌。可饯别会后,李白另外又以私人的名义写了一首送别诗《送贺宾客归越》。丝毫没有劝他回来的意思,反而是羡慕他从此自由。

可见,此时李白已经有了出宫离京的想法了。终于在年,李白入宫三年后向皇帝递交了辞呈,而玄宗也欣然接受,甚至赐予李白金银珍宝,放他出京。

后世对于李白为什么出京一直争议颇多。一种观点说因为李白醉酒让宦官高力士脱靴,于是高力士向杨贵妃告状,说李白把贵妃比作汉代祸国殃民的赵飞燕;另一种观点认为是翰林院学士张垍,因为嫉妒李白的才华,向皇帝打小报告。

▲张垍

如果是以上两种原因,李白就不可能顺利出京。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一向狂放不羁的李白受不了宫中的束缚,经常醉酒上朝。

唐玄宗害怕这个笔杆子酒后写出或说出什么大逆不道,泄露宫廷秘密的事情,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玄宗设立翰林待诏的初衷了。于是,玄宗爽快地答应了李白出京,并赐给了他一大笔钱。

▲清朝时的翰林待诏匾额

结论:

李白入宫,成为翰林待诏,是开元盛世文化繁荣的写照,也是玄宗推行文化制度改革、吸引和接纳人才的结果。

参考资料:《古文孝经》《唐才子传》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liuzx.com/qlxwh/126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