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龍乡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这是薛宝琴所作怀古诗的第六首《桃叶渡怀古》。桃叶渡在南京南部的秦淮河畔,传说王献之曾于此处接送侍妾桃叶,写《桃叶歌》而得名。通过对前五首怀古诗的解读,已经可以看出,这些怀古诗是以时间的先后为序,在隐写中去体现南明形势变化的。比如:前三首展现了南明最初阶段所控制的所有版图,第四首隐写江北四镇最早被满清占领,第五首表达的是扬州十日,及弘光政权的灭亡。按照这种形势变化的先后顺序,接下来应该写“鲁王监国”和其政权的所在地浙东绍兴。那么为何去写与南京一起已经被满清占领的桃叶渡呢?原因是作者为了把真事隐去,不得不巧妙地运用了指东打西,偷天换日的笔法,用个成语来形容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其实包括后面的第七、第八两首怀古诗,运用的也是类似的笔法。那么《桃叶渡怀古》是如何与鲁王监国政权联系在一起的呢?这是因为,作者之意本不在桃叶渡,而在《桃叶歌》的作者王献之的故里会稽,也就是绍兴,并以此来暗指在绍兴建都的鲁王监国政权。另外,鲁王监国政权的建立,虽然比隆武政权晚了一个月,却先写鲁王监国,这是因为其政权所在地绍兴,先于其它地区被满清占领。小说的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写的是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的故事。这个四月二十六日,可以推出这样一些信息:第一、凤姐和宝玉中魇魔法是那一天。文中交待其前一天宝玉的病情已经大好,与癞头僧人给他施法医病相距三十三天,而凤姐和宝玉得病又是这一日的三天前。把这些日子加起来刚好是三十七天,而四月二十六日的三十七天前,就是三月十九日。年的三月十九日,正是崇祯在煤山自缢的日子。第二、宝玉病情大好的日子,被骗到薛蟠家聚会,薛蟠说“赶明儿五月初三是我的生日”,年五月初三,既是多尔衮带领清军进入北京的日子,也是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宣布“监国”的日子。笫三、可以得知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潇湘馆春困发幽情”,这一回的内容是对四月二十五的描写。年的这一天是“扬州十日”开始的日子。它意味着弘光政权的灭亡。这天从早至晚黛玉和宝玉一直在闹别扭。最后,黛玉“眼晴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笫四、林黛玉在四月二十六日埋香冢作《葬花吟》,既象征了对扬州八十万亡灵和史可法的哀悼,也象征了对弘光政权灭亡的凭吊。第五、薛宝钗在河边所扑的两只大如团扇的玉蝴蝶,就好似在弘光政权灭亡之后,从桃叶渡飞出的一样,一只飞到了福州,象征建立隆武政权的朱聿键;一只飞到了绍兴,象征建立“监国”政权的鲁王朱以海。此处不讲前四条,单说第五条宝钗扑蝶时“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此时此刻,来到滴翠亭前的假如不是宝钗,而是在桃叶渡接送桃叶,写出《桃叶歌》的王献之,那么他应该觉得回到了自己的家里。我们不妨来看一看这里的环境:下文有凤姐在山坡上招手,表明此处靠山;前文中宝钗刚刚看到宝玉进了潇湘馆,表明此处有竹;宝钗所扑蝴蝶“将欲过河去了”,表明此处临清流;还有“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我们再来读一读王羲之《兰亭集序》开篇的那节描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是畅叙幽情。”将二者进行对比,就会发现滴翠亭的四周环境,几乎就是依照《兰亭集序》勾勒出来的,而“滴翠”二字也该是“兰”之叶子的形容,并且亭子皆建造于池中。这一切都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滴翠亭的原型即来自于兰亭,之所以这样描写,其时就是为了暗指绍兴(会稽)。这种象征性的描写,隐喻宝钗所扑两只玉蝴蝶其中的一只,飞到了绍兴,那就是鲁王朱以海。年七月十八日,因张国维、钱肃乐、张煌言等人的推举,鲁王朱以海在绍兴宣布“监国”。第二年五月,由于浙江久旱不雨,钱塘江水涸流细,清军趁机分兵两路进攻绍兴。五月二十九日夜,朱以海在张名振等人的护卫下离开绍兴,经台州,走石蒲乘船逃往海上,从此开始了在沿海的海岛上的漂泊生涯。—————————————————————校对:王华东至真斋主编辑:潇湘夜雨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liuzx.com/qlxwh/137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