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小趣事:一位母亲受不了邻里女人们的炫耀,向自己的女儿抱怨,同样是在北京,人家的女儿每个月都能给寄回来多少多少钱,你都工作这么久了,我却一直没能指望上你。女儿硬气地回应母亲道,你想让我去干她们女儿干的那种事,我不干;如果你想要那么一个女儿,那你自己再生一个,养大了让她将来接活去,给你寄钱。用这个小八卦,是想说,孝顺母亲有各自的方法,因了个人境遇状况的不同,总会有些差异,甚至各有苦楚;但一定都不是靠朋友圈那么说一说,就能信心满满地把自己归类到孝顺子女行列,当然,这又分明高估了他们的举动,通常他们的做法,不是在朋友圈说一说,而是内容不用看,光就标题瞟上一眼,合乎我的孝顺心意,随手一转发,大功已告成。就连这篇文章,也难逃这种命运。合乎一些人的心意,所以就会转发,究竟内容讲了什么,反而是不那么重要了。大概,朋友圈,就是这么一个网民在母亲节的时候突然会变得更孝顺的,化腐朽为神奇的,点石成金的魔术棒,又或者该是叫做过滤网吧。年轻人也不读书,为什么还那么快活?必须承认的事实是,相对年轻人,年级大的人才会更容易感觉到不读书导致的输入缺乏。在年轻人中,具体来说主要指在校的学生或是刚毕业3年以内的工作者,则更少有机会能体验出来这种感觉。反而,现实中经常见到的情况是,年轻人正因为不读书,才过得特别快活,反而是那些读书的年轻人显得沉闷,生活毫无乐趣的样子。为什么年轻人不读书还能过得那么快活?原因说起来也很简单,和前面说的输入输出的道理其实还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在过去那些年里的输入太多,所以就这么净输出的方式来工作,对他们来说毫无压力,而是感觉会得心应手。另外一方面的原因也很重要,那就是整个社会对年轻人普遍持特别包容的态度。有一句话说的是“大学毕业等于零”,这话对于当事人来说,有着不小的伤害,但对于所有的过来人来说,却又基本认同这是一个事实,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工作岗位对一个年轻人的期望,也就是“你什么都不会做”,因此对于找工作者最看重的自然不是业已拥有的工作能力,而是看他的态度、看他的潜力。因为有了这层对年轻人期望上的宽松要求,他们就不必把工作做得多么“符合要求”,所以工作做得很自由,而自由是做一份工作最美好的状态,也是创造力发挥的天然优势,在自由中年轻人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发挥和提升。这也是为什么机械化的工厂里,欢迎的是听话的工人和熟练工,而不是那些“有想法”的人;同时,在创新要求很高和需要敏锐反应能力的工作行当里,充斥着有活力的年轻人身影,等一个年轻人老了以后不再有活力时很容易就被“淘汰”掉。年轻人不读书却能够持续输出,靠的正是他们的年轻资本。年轻的资本是有限的,因此年轻人当珍惜,当善用。林丹和赵雅淇,是私下合谋男欢女爱之事。不管他们是逢场作戏还是假戏真做还是情深深雨蒙蒙,他和她自己心里最清楚怎么回事,他和她也最享受整个过程。此事不足为外人道也。唯一的不和谐,在于被曝光。曝光者的职业和信仰,就在做这样的事,也算是在其位谋其政。不和谐的升级版,在于被曝光后,他和她的隐私事,没法再隐私地进行下去,而是被迫拿到明面上去做一个“了结”,要么公开表示继续,要么公开表示结束。现在的结果是,选择了公开表示结束。这是我们听到的来自林丹的声音。甚至我们在听到林丹的声音之后,一个配合林丹声音的谢杏芳的声音。但是,我们却悲哀地发现,赵雅淇在这个最需要发出声音的重要场合,失声了。赵雅淇的表态其实非常重要。这个社会其实应该给予她更多的发声机会。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他和她的事,应该需要林丹和赵雅淇分别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前写过一篇文,标题起得特别俗气,但放在这里还算比较妥当。标题叫做“精子思维阻碍女性的解放”。是的,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的时候,我们特别自觉地把男人当作中心去思考问题,毫不在乎地忽略事件中女人的存在。这种做法无益于我们看到事情真实面貌,尤其不利于我们成熟地看待整件事。因此,我们特别需要听到赵雅淇发出的声音,并且像传播林丹的声音那样传播赵雅淇的声音,就像传播谢杏芳的声音那样传播赵雅淇的声音。类似的,我们应该听到,并且传播姚笛的声音;我们应该听到,并且传播莱温斯基的声音。有些相似的道理,我们也应该听到,并传播谢杏芳的声音。但需要特别清晰指出的是,我们要听到谢杏芳发出的自己的声音,而不仅仅是作为林丹声音的一种辅助的谢杏芳的声音。也许,这两种声音本来是混合在一起的,但我们在听到这个声音时,需要抱持着一颗理解的心,去分辨出其中谢杏芳作为一个女人的自己的声音。必须承认的事实是,相对年轻人,年级大的人才会更容易感觉到不读书导致的输入缺乏。在年轻人中,具体来说主要指在校的学生或是刚毕业3年以内的工作者,则更少有机会能体验出来这种感觉。反而,现实中经常见到的情况是,年轻人正因为不读书,才过得特别快活,反而是那些读书的年轻人显得沉闷,生活毫无乐趣的样子。为什么年轻人不读书还能过得那么快活?原因说起来也很简单,和前面说的输入输出的道理其实还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在过去那些年里的输入太多,所以就这么净输出的方式来工作,对他们来说毫无压力,而是感觉会得心应手。另外一方面的原因也很重要,那就是整个社会对年轻人普遍持特别包容的态度。有一句话说的是“大学毕业等于零”,这话对于当事人来说,有着不小的伤害,但对于所有的过来人来说,却又基本认同这是一个事实,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工作岗位对一个年轻人的期望,也就是“你什么都不会做”,因此对于找工作者最看重的自然不是业已拥有的工作能力,而是看他的态度、看他的潜力。因为有了这层对年轻人期望上的宽松要求,他们就不必把工作做得多么“符合要求”,所以工作做得很自由,而自由是做一份工作最美好的状态,也是创造力发挥的天然优势,在自由中年轻人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发挥和提升。这也是为什么机械化的工厂里,欢迎的是听话的工人和熟练工,而不是那些“有想法”的人;同时,在创新要求很高和需要敏锐反应能力的工作行当里,充斥着有活力的年轻人身影,等一个年轻人老了以后不再有活力时很容易就被“淘汰”掉。年轻人不读书却能够持续输出,靠的正是他们的年轻资本。年轻的资本是有限的,因此年轻人当珍惜,当善用。当我们年轻时,我们不会意识到输入的必要,因为眼前活生生的事实“证明了”即使没有输入,我们照样能够完美地进行输出;只有当我们跨过那个临界点,感受到“有心无力”的无奈感时,才猛然醒悟,现在才开始输入已晚,但也只能硬着头皮这么挽救,因为不挽救的结局更糟糕。这不是说,所有的人,都要过这种充满遗憾的人生,实际的情况是足够多的人,无论年轻或是不年轻,都持续地读书输入,因此压根并未真切地体会过“灵魂枯竭”的困扰。也许可以把他们称作是了不起的未雨绸缪者,但又分明不对,因为他们读书的目的,本来就算不上是未雨绸缪,只是一直读书罢了,他们是通过读书顺便预防了其他人会出现的“精神危机”。有一个课堂上的笑话,可以与有没有在年轻时读书的情况做个类比。老师看到很多人没有来上课,因此对着这些坐在教室里的人一通批评,批评他们不来上课的做法。这分明是搞错了对象,任何一个应该被批评的人没有受到批评,全部都不应该被批评的人毫无例外地都受了一通批评。因此,世界上就有了两种人,不是按性别来做区分的女人和男人,而是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他们也像是分别来自火星和金星,彼此无法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做法,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出发,才能真正解释双方的差异所在。 作者:拾遗 来源:拾遗ID:shiyi 我是一个演员,不是明星。 ——富大龙 壹 娱乐圈真的很娱乐。 这边厢,冯提莫与陈一发激战正酣。 那边厢,崔永元怒骂范冰冰冯小刚。 这边厢,“阴阳合同”事件引发蝴蝶效应。 那边厢,小鲜肉拿亿元片酬却用替身曝光。 这边厢,绞尽脑汁购买“热搜”。 那边厢,费尽心机打造“人设”。 娱乐圈像极了一部宫斗戏。 在这部争名逐利的大戏中, 有一个人却超级另类, 别人都闹腾着,他一声不吭。 别人都争抢着,他一言不发。 别人都算计着,他一尘不染。 他拿下了四个“影帝”, 但微博只有5万粉丝。 他出道了30多年, 却至今买不起房。 他从不参加任何综艺秀, 穷到送外卖也不接广告。 这个人,就是富大龙。 贰 富大龙的演技有多好。 随便举一部电影——《紫日》。 在这部电影中, 他饰演中国农民杨玉福。 他的奶奶,被日军用刺刀扎成了筛子。 他的朋友,被日军用汽油烧成了焦炭。 侥幸逃过一命的他, 从此视日本人为肉中刺眼中钉。 在向大后方转移的过程中, 杨玉福偶遇了日本少女秋叶子。 他想起了被扎成筛子的奶奶, 想起了被烧成焦炭的好友, 于是他举起了仇恨的刺刀。 他举起刀,眼神嗜血, 像是要一口吞掉秋叶子。 他举刀过头, 就在准备扎下的时候, 内心的仇恨和人性开始争斗, 是扎下,为奶奶报仇? 还是放下,饶过这个无辜少女? 刀身反射着光芒, 他的眼神, 在那一瞬间写满了不忍。 最终,他放下刺刀。 传出一片撕心裂肺的哭声, 那哭声之悲恸凄厉, 真是让人抽痛不已。 短短二三十秒, 他却将人性的挣扎, 展现得淋漓尽致。 叁 富大龙的演技有多牛。 随便举一部电视剧——《大秦帝国》系列。 在这部系列电视剧中, 他饰演秦惠文王嬴驷。 在张博饰演的嬴稷说话时, 给富大龙的镜头多是虚焦, 但即使在做背景, 即使在模糊不清的情况下, 他身上的那股霸气, 依然巍巍然扑面而来, “虎狼之君”演到如此境界, 真是了不得。 肆 观众这样评价他: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 他演的嬴驷,差点把我掰弯了。” 演员这样评价他: “每次看他演戏, 都感觉他身边的人黯然失色了。” 编剧这样评价他: “作为一个职业编剧, 这辈子不能跟富大龙合作一把, 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导演这样评价他: “他演了某个角色之后, 你很难接受其他人演的同样角色。 觉得杨广就该是他演的那样, 觉得嬴驷就该是他演的那样。” 有好事者将他与同辈分的陈坤、陆毅、夏雨、靳东放在一起评价, 没想到赞他演技的人, 竟然远超其他人。 ▲后排右一是富大龙,一排左三蒋勤勤,右一金巧巧 伍 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以总成绩第一毕业的富大龙, 是演艺圈的一个异类。 现在的一些当红小鲜肉, 拍戏都特别爱用替身。 但富大龙不仅不用替身, 他还为自己立下了两大规矩。 第一个规矩——如果这个角色是身边真实存在的,就要去体验学习他。 比如如果要演一个厨师, 那他就会去体验厨师这个职业。 年拍摄《紫日》时, 导演冯小宁对富大龙说: “你愿不愿意去农村体验生活, 你自己去,没有人跟着你。 你体验完了回来, 我们也不一定用你。” 富大龙二话没说就去了农村, 和农民一起下田插秧, 和房东一起下地干活, 吃在一起,睡在一起。 当冯小宁找到富大龙的时候, 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农民。 拍摄《紫日》的时候, 一场坦克战要挖战壕, 剧组请来了8个民工, 结果天热,跑了大半。 咋办?这戏怎么拍? 这时,富大龙跳下土坑, 一声不响地挖起土来。 挖完战壕,他已是两手血泡。 后来,《紫日》参评夏威夷国际电影节,夺得最佳影片。 评委们问冯小宁:“你是弄了一个真农民来演吗?” 看过《天狗》的人都惊叹不已, “富大龙怎么能说那么标准的山西话?” 你不知道, 为了讲出地道的山西话, 他把所有台词都摘录出来, 去找当地农民一句一句学的。 陆 他立下的第二个规矩是: 如果这个角色存在于历史中, 但谁都没见过, 那就通过历史文献去构建他。 比如他饰演秦惠文王嬴驷时, 谁也不知道怎么演好, 因为史料中关于嬴驷的描述, 不超过三百字。 该怎么去演嬴驷呢? 富大龙查阅了很多历史典籍, 然后对嬴驷进行了画像: “那时,嬴驷只是一个小君王, 相当于当年的阎锡山、张作霖, 一个割据一方的小军阀, 他不应该有秦始皇那样大的气魄, 他不应该像秦始皇那样高高在上, 他应该比秦始皇更接地气, 会哭会笑,会搞会闹, 会跟臣子坐在朝堂聊政事, 会在公开场合不顾身份嬉笑怒骂……” 这样的画像一出来, 他饰演的嬴驷就活了。 为了演好每一个细节, 他还去研究古画铭器, 然后将跪坐、盘坐、侧倚等等姿势, 都恰到好处地用到了表演中。 所以《大秦帝国之纵横》一播出, 他的表演就把观众和专家给惊震了: 观众给出这样的评价: “就是因为他,我把这部剧追完了。” “第七集末尾,我特么反复看了十遍。” 专家说了七个字:教科书式的表演。 就因这样痴迷于戏, 他拿下了四个“影帝”头衔: 第2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 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 第7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奖。 第11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 柒 表演如此精湛的富大龙, 却常常没有戏演, 因为他实在是太挑剧本了。 他接戏有四个重要原则: 第一:不重复自己的角色。 第二:角色要有一定代表性。 第三:不演不符合逻辑的戏。 第四:演反派可以,但一定要恶有恶报。 不符合这四点原则, 你给多少钱他都不演。 正是因为这份执拗, 他七年时间竟然无戏可拍。 正是因为这份执拗, 他出道30年还买不起房。 朋友们都劝他:“低低头吧,你还得生活呢。” 他说:“挨饿也不接烂戏。” 朋友们又说:“那你接接广告吧。” 他就两字:“不接。” 最后,他穷得揭不开锅了, 就去做了一小时赚3元的外卖员。 富大龙骨子里有一股贵气: 我可以屈服于生活,但我绝不迁就内心。 捌 现在的当红明星演一部戏, 动不动就要价五千万六千万。 但富大龙是一个异类: 我不喜欢的戏, 你给再多的钱我也不演。 我喜欢的戏, 你就算给最低价我也来。 年,导演戚健要拍《天狗》, 原定的主演是陈建斌。 可临到要拍摄的时候, 陈建斌却没有档期了。 戚健急得直跺脚, 这时,有人推荐了富大龙。 戚健说:“只要他愿来,加钱都可以。” 富大龙一拿到剧本, 立马就被故事吸引了。 当天就买了硬座, 坐火车去了山西平遥片场。 到了片场,剧组跟他谈钱, 富大龙立马一摆手: “我不是冲着钱来的, 我是真心喜欢这个角色。 钱,随便给点就成。” ▲第一条微博 ▲第二条微博 ▲第三条微博 玖 很多明星热衷于买热搜, 但富大龙却通告都不发一个。 很多明星热衷于上综艺, 但富大龙却连广告都不接一个。 很多明星热衷于发微博, 刷个牙贴个面膜也要发动态, 但富大龙七年只发了三条微博。 第一条微博发于年11月, 他为什么要发这条微博呢? 因为有人冒他之名开了微博, 并藉此行骗女网友, 所以他发微博申明一下:我才是富大龙。 说明事实之后,他告诉网友: “我不会常来,请友人有事无事不必光临徒费光阴。” 果然,他再发微博已是五年后。 年,他发了一句祝福。 年5月1日,他发了第三次微博, 内容是——三天后,我将删除微博。 “希望喜爱我的朋友,不必为此多耽误时间。” 拾 很多明星天天都在炒作, 没事也要搞点动静出来, 以吸引粉丝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