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下午,潘定国穿上白衬衫、西裤和干净的皮鞋,坐上从广州开往深圳的高铁。此行的目的,是作为嘉宾参加一档公益视频节目的录制。从事扶贫工作十余年,潘定国一直奔走在一线,加入中国扶贫基金会,他走过大半个地球参与国内国际救援行动;进入碧桂园成为英德扶贫项目带头人,他在考察调研中五个月走破两双皮鞋。直到这两年,潘定国才开始逐渐离开一线,回到公司本部工作,同时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分享给更多人,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他的扶贫事业。或许是习惯了埋头苦干,在接受采访时,对于具体的扶贫项目和经历,潘定国总能侃侃而谈,但在当天晚上的试讲排练中,独自站在聚光灯下公开讲述这段经历,他还是显得有些紧张。录制现场聚集了来自各个领域的公益人,走上舞台,他们大多显得有些不太熟练,但来到这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目标:让更多人看到和参与进公益行动中。为了让更多人看见正在改变的中国公益新力量,中国慈展会打造了“TIFP公益新力量”这档视频节目,分享公益领域新锐人物的故事。今年第二季,项目围绕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议题领域招募并选中了七位公益新锐讲者。在他们的故事里可以看到,公益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专业,公益不只是给予,更在于参与。另一种人生选择出生在江苏省一个小县城的贫困家庭,潘定国的少年时代,是一个寒门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大学毕业后,潘定国完全有能力过上世俗意义上更体面的生活,但他还是选择回到贫困地区,到广东英德县支教,走上扶贫道路。就如同当时他获得帮助那样,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改变人生的机会。奉献社会之理想的种子在高中时便埋下。国华纪念中学校碑年初中升学时,潘定国考取了远在广东顺德的国华纪念中学。这是由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创办的一所纯慈善、全免费私立学校,免学费和全额资助,不仅极大减轻了他家的经济压力,也让他具备了改善生活条件的能力。在国华的教育中,“既受助于社会,当以奉献社会为终身追求”的价值观,一直伴随着潘定国的成长,也影响了他后来的人生选择。在年之前,因为始终奔走在扶贫一线,潘定国的工作地点是流动的,他和妻子、孩子也因此经历了长达7年的分离和颠簸。每次换地方,妻子总会选择尝试到他所在的城市重新找一份工作,但一家人依旧聚少离多。潘定国与项目运营施工团队在潘定国印象中,妻子只有过一到两次建议他换个工作的提议,“但仅是提一嘴,没有做更多事情去干预我的选择”。选择公益,或是冥冥之中注定,或是出于偶然,但相同的是,他们大多选择了和光鲜亮丽的舒适生活相悖离的道路。当年轻白领带着精致的妆容在亮堂的办公室喝下午茶的时候,90后北京女孩任晓媛正一头扎进乡村,为农村用水问题奔走。在这些地方,获取干净的饮用水尚且不易。任晓媛接触公益,同样是在高中时。受英国女性公益家珍妮·古道尔影响,任晓媛逐渐意识到,原来有那么一群人,除了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liuzx.com/qlxxs/105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