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明代人写了一本书名颇为优雅的书,叫《红云约》,原来是一群爱吃荔枝的“餐荔会”的会员规约。规定荔枝初上市时,要把握“新香可爱”,勿嫌味酸,勿惮价贵,作为“胜会”的开端;荔枝正满市时,要把握“光景难虚”,勿畏性热,勿嫌会频,尽到“行乐”的兴致;荔枝将下市时,要懂得“残红可惜”,勿厌过时,勿嫌搜寻,作为“美事”的结束。句句是劝人倾倒筐篓,放胆大吃! 为某种水果而组成品尝俱乐部,好像除了荔枝,还没听说过。荔枝为什么特别受人青睐?就其本身来说:白嫩的肌肤,紫红的外壳,盈满的内涵,轻薄的包装,极美的甜度,饱和的汁液,尖细丁字的小核,所谓“白玉明肌裹绛囊,中含仙露压璚浆”(明柳应芳《荔子曲》),如果水果举行赛美大会,有人预评荔枝必然艳压众果,赢得第一。 唐代有位李直方确曾替果实排名,说李第一、梨第二,樱桃第三,柑橘第四,葡萄第五。有人推荐荔枝,李直方就说:“啊,应该据果子名单之首!”(见《唐语林》卷一)原本说李子第一,也许是因为唐朝姓李,他自己姓李的特殊偏爱吧?明人沈长卿也说:“鱼止鲥,菜止莼,果止荔极矣。”(《徐兴公闽中荔枝通谱序》)已经颁发了水果的冠军奖杯。 早在宋代有人替荔枝的品种写过《荔枝谱》,到了明代的陈荐夫,在《水明楼集》中又补了十种《荔枝谱》所没有的佳品,叫什么“驼蹄”、“山中冠”、“金线”、“西紫”、“绿核”、“皱玉”、“一品红”、“玳瑁红”、“洞中红”、“胜江萍”,光听这些带点仙气的名字就令人垂涎生津了。 荔枝中最上品的叫做“陈家紫”,熟得最晚,味道最美。及至清末,则泉州的“宋家香”蒂实皆香,列为第一,漳浦的焦核细核,多肉而核如丁香,名列第二,台湾的荔枝,乾隆年间才移植,品种改良,今称“玉荷包”者核小汁多而甜蜜,更胜大陆。 相传杨贵妃最爱吃的荔枝,就是“绿核”与“胜江萍”,陈荐夫写《江家绿荔枝歌》道: 涪州荔子累累熟,不贡殷红偏贡绿。 银杯泻玉浸寒香,二月华清初赐浴。 碧玉团香沉素波,淋漓擘破恨如何! 骊山宫畔温香里,自与梅花解绿罗。 当四川的荔枝结实累累而成熟时,不向朝廷进贡殷红的,偏进贡绿荔枝,这才是杨贵妃最爱吃的。银杯中剥好了荔肉,像玉一般散发出阵阵寒香,正如二月华清池里洁白的贵妃在出浴时的寒香。 绿色的一团玉沉在水波里,被擘破时有点舍不得的恨意,在骊山宫畔的温泉香气中,这绿荔枝被剥出壳皮来,像对着寒香的梅花,轻轻解开它绿色的罗裙。全诗都在写绿荔枝被剥开时顷刻间的心弦震撼。 陈荐夫又写“胜江萍”荔枝: 佳名久已重明皇,浪迹谁能逐楚王。 赤比朝阳甘比蜜,令人北面是浓香! “胜江萍”的佳名久已引起唐明皇的重视,从此就不必浪迹在偏远的南方,只追逐楚王了。红得比朝阳还红,甜得比蜂蜜还甜,更有令其他水果都北面称臣的,乃是它气味的浓香! 诗人写荔枝,总不外写“核小重丁香,一骑红尘笑”(清俞大球句)的杨贵妃故事,再不然就提到“蔡谱”、“闽谱”的荔枝谱,此外就是以荔枝与葡萄、杨梅作比较,这些典故已形成老套,而明人邓原岳在《西楼集》中写《荔枝曲》,跳出这些僵化的想象,用《竹枝词》写乡土民情的笔法,写来颇觉清新: 凤凰山下荔枝园,择日开林市子喧。 一百铜钱分一担,平明奔进合沙门! 凤凰山下的荔枝园,小暑一过,择定日期“开林”,整个市场上都轰动了,一百个铜钱可以买一担,天一亮大家奔进合沙门去选又紫又大的,这时香风吹遍了城郭,一担担锦绣堆地,到处都有人在喊:“荔枝来了!” 红如鹤顶大如杯,夺取头筹满担回。 更怕午前日色恶,齐将青叶盖头来! 荔枝红得像鹤顶珠,大得像圆瓷杯,大伙儿都抢先推出新上市的货,荔枝最好在五更乘露摘下,吃时有露华香,更怕上午的太阳晒干了荔壳,大家都摘下荔叶密密地把荔枝遮住。吃荔枝就是要抢一个新鲜!谁拔得头筹,满担挑回,即使酸沁齿牙,形瘦味劣,也以谁先尝新为乐。 珊瑚满贮水晶盘,疑是仙人绛雪丹。 饱食日三百颗,石林无暑夏堂寒! 苏东坡说过:每天有三百颗荔枝吃,就不妨一辈子贬在岭南做岭南人吧!本诗说每天吃了三百颗荔枝,石林山中就不会有暑天,而夏日的堂中也是寒冷的哩!这堆满在水晶盘内珊瑚色的荔枝,能说不是仙人的绛雪丹吗?清人范当世也说:“午风亭榭汗渍襦,此物着口凉生肤。”(《謇博酬余赠荔枝答和》)夸张地说吃荔枝如饮冰,满身汗渍一下就收干,皮肤上感觉凉意袭人了。 海中仙品果中王,争说多情十八娘。 月旦不知谁第一,看来毕竟状元香! 有一种深红而细小的荔枝,绿袖红绡,很像少女,外号叫“十八娘”(十八是木字的双关),剥食她像少女初被赐浴,玉肌三尺浸在寒泉里。它是海中的仙品,是果中的女王,如果一定要举行月旦品评会,评定第一的,看来毕竟是名叫“状元香”的荔枝获冠军吧? 新鲜的荔枝,北方人大都不曾吃过,要在水果中形容其滋味,有人比作葡萄。但荔枝迷总是大声反对,清初的叶矫然就说:“伧儿漫把葡萄比,西子下同黄四娘。”(见《龙性堂诗话续集》引《咏荔枝》)以为荔枝必然是水果中第一的,将葡萄比荔枝,就像三家村的黄四娘比国色天香的西施。 千林摘尽荔枝残,蜜渍盐腌更晒干。 不分侧生能损价,可知输却玉浆寒。 邓氏共写了十四首荔枝曲,当然是个荔枝迷。从争摘“尝新”开始,一直写到摘尽将下市为止,吃不完的可以蜜渍、盐腌(吃水果蘸盐,明代早有了),还有晒干做“麻栗子”的(其实是“麻荔枝”的音误),快下市的荔枝不像当令的那么美,价钱也便宜些,但是依然胜过“玉浆”的寒香呀! 明代的徐渤在《鳌峰集》里更为荔枝写了四十首诗,简直迷得痴狂了。大概是荔枝的味道太美,令诗人流连于口感肤色,对荔枝好像没有发展出什么精神领域。有的形容荔枝是仙人储备了冰露,冻结成水晶团,包裹在茜色罗囊里面。有的形容荔枝是最关情的尤物,用纤纤手指去探玉肌,玉肌清凉得一身无汗。吃荔枝只在贵妃及“食、色”的层次上打转,也成了种族的集体意识了。 #诗词# 平常生活中随手吟来的七绝5首,或能安慰些许中年情怀,诗词人生 茄子知音少,写它的诗词更少,都有哪几位诗人曾写诗词赞美它? 学写诗词,先学会如何从技法方面点评诗词,3首七律作品剖析过程 咏物诗词历来受人们欢迎,但要怎样写才算妥当?这首七律为你解惑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liuzx.com/qlxxs/1227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