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杭州在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下功夫。这11大重点改革项目与大家息息相关,一起来看看。 经济体制领域 “四张清单一张网” 对参加小客车摇号的杭州人来说,有个好消息。在浙江政务服务网APP上,也能参与摇号了。 这只是“四张清单一张网”带来的便利之一。 四张清单,主要指政府的权力清单、政府的责任清单、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政府部门的专项资金管理清单。“一张网”指的就是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在全国率先开展权力清单制度试点,权力事项清减率达70.8%。 公众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APP直接访问政务服务网办理交通违法缴款、水电燃气缴费、机动车违法查询等便民事项。企业可在政务服务网上完成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公司设立登记等行政审批事项网上申请和办理。也可以登录市政府门户网站或政府服务网杭州平台办理。 目前,政务服务网已形成“2+4”的功能板块: 个人办事、法人办事两个主体板块,按主题、按部门对全省政务服务资源进行全口径汇聚; 阳光政务、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数据开放四个专项板块,分别体现网上晒权、网上行权、网上惠民、数据利民的功能。 “三权到人(户)”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滨江区江晖路和滨河路交叉口,两幢现代化楼宇巍然耸立。很少有人知道,这两幢楼51%的所有权,属于江一社区。有了这个项目,江一社区每年至少能增加多万元收入。 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99.71%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已完成股份制改革,全市已有多万农民像江一社区的农民一样,当上了股东。 所谓“三权到人”是指通过确权、登记、颁证等基础性工作,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等“三权”量化到人(户)。 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要求,依法维护农户合法权益,并赋予相关经济权能。截至年底,我市宅基地确权登记已达81万余宗,符合登记发证条件的宅基地发证率已达90%以上。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方面,年将完成临安整县试点,并在全市面上推开。 企业分类综合评价 这两年,萧山某印染企业正忙着转型。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有可能要被降为D类了——这家占用土地15亩的企业,此前亩均销售收入仅万多元。一旦沦为D类企业,电力部门实施惩罚性电价政策,仅电力这块,该企业每年要多支出几十万元。 这与杭州开展的一项改革密切相关。近年来,杭州建立以“亩产效益”为核心的企业分类综合考评,运用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结果,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在用地、用能、水电气、排污等方面实施差别化政策,特别是对限制类发展企业,不仅提高相应价格,在新增用地、政策享受等方面也将予以限制,从而推动企业转型提高资源利用率,将最宝贵的资源配置给最合适的企业和项目。 目前全市已有13个区县(市)、开发区开展综合评价工作,10个地区出台了相关政策意见,纳入评价企业家,年收取各类差异化税费万元。 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 在杭州,“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正在变为现实。这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成本,让信用成为社会通行的“良币”。 早在年,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发布平台就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由“一网两库三系统”组成,即:“信用杭州”门户网站,法人数据库和自然人数据库,公共信用信息发布系统、现场查询系统和政府联合监管系统,归集了公安、市场监管、环保等40家政府部门,9家公用事业单位类项近13亿条法人和自然人信用信息。 数据显示,目前,杭州有9万多人因失信被禁止了高消费。 平台建成后,还与“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进行互联共享,与人民银行中小微贷款查询平台对接,与区、县(市)连接共享,与阿里巴巴网络信用体系对接,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信用数据分享机制,成为全国城市信用建设的创新首例。 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制度 杭州曾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在该评价体系中,杭州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时间最短。 杭州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一条龙”公共服务平台体系,进一步精简审批,提高效率,亲商安商利商的措施不断落到实处、生根开花。 从工业企业“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不再审批,到审批代办制、投资项目五阶段审批新流程、实行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二合一”审查制度、施工图联审制度、网上联审制度,推行园区项目前置审批“化零为整”审批……这些年,杭州推进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腿少跑、事快办”。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去年年底,一个消息颇让在杭州高新区创业的“海归”感到兴奋——作为全省科技体制改革试点,该区设立不少于1亿元的人才引进培育专项基金,构建由国际人才联络、国际合作创业等平台组成的创业人才生态圈。 而放眼全市层面,一系列激励政策更是“真金白银”——比如,杭州对科技人员、高校教师在杭创办科技企业给予一次性前期资助及后续的信贷贴息、创业投资等科技金融支持; 建设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发行“服务券”“创新券”,促进社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向企业开放,降低企业到平台测试、服务的成本;发行“活动券”,鼓励有志创业人员到众创空间等创业平台参加创新创业活动;…… 作为全国创业创新高地,杭州已成为全国领先的创新生态城市,正在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业创新中心。 社会体制领域 “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 建德76岁的戴大妈患心脏病,几年前在省城的浙医二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但由于路途遥远、体力不支,这两年戴奶奶也产生了放弃去杭州复诊的念头…… 不 过,“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在家医院看病的戴大妈,突然发现当年给她做手术的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正在坐诊。 这一幕的出现,源于杭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双下沉、两提升”的重大决策——即人才下沉、资源下沉,提升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 从年开始,医院、浙医院分别对淳安县一院、建德市一院、医院进行了全面托管,省妇保院对建德市妇保院进行托管,医院与富阳区一院深入洽谈业务合作。医院等6医院分别与淳安县二院等18医院建立合作关系。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及四县(市)的医院全面对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托管,覆盖率达%。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杨青老师原先是采荷一小的教导主任,家在滨江。去年,她却来到了远在丁桥的丁惠实验小学上班——从年开始,杭州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制度。规定在同一所学校任职超过10年的校长、任教超过12年的教师,需要交流到同一区、县(市)的其他学校任职或任教,并随迁人事关系,县域内符合交流条件的骨干教师每年参与交流的比例应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的骨干教师总数的15%。 目前,全市已顺利完成两轮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校长校际交流工作。这项改革,让教师、校长特别是骨干教师有效流动起来,促进师资的均衡配置,实现“流动一个,带动一片,提升一校”的成效,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力,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使城乡、区域、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不断缩小。 年、年,全市共交流名教师校长,其中校长名,骨干教师名,普通教师名。 文化体制领域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在杭州的乡村,特色各异的文化礼堂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自年临安试点以来,杭州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走过了4个年头。 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建成个农村文化礼堂。到年底,还计划新增余个,力争覆盖81.4%的农村人口。 农村文化礼堂打破了定型的农家生活,为村民开展活动、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场所,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加强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 不仅如此,随着村民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提质增效。 生态文明体制领域 健全“五水共治”体制机制 和睦港,杭州众多河流中的一条。因周边沿线大市政配套不完善,途经多个城乡接合部区域,和睦港的水质一直处于劣五类,两岸居民抱怨不断。 就在这两年,昔日的黑臭河不见了,和睦港如今清流潺潺,成为了周围居民休憩之地。 和睦港水质的改善仅仅是杭城“五水共治”成果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全市两年累计完成71条公里垃圾河,条公里黑臭河整治,现已基本消灭“黑河、臭河、垃圾河”。在全市纳入监测的条河道中,优于V类水质比例同比上升25%,市控以上功能区断面水质达标率同比上升10.6%。钱塘江成为全省8大流域中第一条率先全线达到Ⅲ类的河流。西部四县(市)基本实现全域可游泳。 党的建设制度领域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多年前,网络安全专家范渊从美国硅谷来到杭州滨江考察。不到一周,他就决定放弃硅谷一家知名安全公司的高管身份,带着家人回国创业。范渊说,杭州为他提供了“店小二式”的服务,一有问题都是随叫随到,甚至连子女上学、车牌补贴都考虑到了,“我们只管全身心创业”。 去年杭州出台“人才新政27条”,其力度之大,让范渊眼前一亮。而就在日前,杭州以市场化为导向,研究起草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新政的若干意见》(审议稿),从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改进市场化社会化的多元人才评价方式、强化市场导向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市场化理念优化人才管理服务等4个方面,研究提出了16项改革举措。 (内容来源:杭州发布) 赞赏 长按沈阳白癜风医院白殿疯方法用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