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近日,一男子戴医院安静读书的照片走红网络——病床上,他手捧着一本《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这一幕被媒体用镜头记录下后,照片迅速流传在社交网络上,就连该书作者、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都在推特上转发了他的故事,说:他的医院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精神的力量。

(福山的推特截图)

据楚天都市报消息,这位年轻人姓付,今年39岁,老家在孝感市汉川,后随父母在武汉生活。他从武汉大学博士士毕业后去美国深造,目前博士后,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任教,研究方向是高分辨冷冻电镜。

今年春节他回武汉探望父母,没想到自己和家人都感染了肺炎,2月1日确诊以后,他就一直处于隔离状态。随后于2月5日晚上作为第一批患者转到由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病房中的他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玩手机、睡觉,而是捧着书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仿佛被隔离的不是他而是别人。

医院读书的年轻人

照片一经公开,小伙子很快就成了网络红人,在瘟疫蔓延的恐慌中,这样镇定之中生发的强大精神力量,给了不少努力“抗疫”的人们勇气和宽慰。

面对未知病毒,大多数人是恐慌与焦虑的,于是出现双黄连抢购潮、新冠肺炎患者家属殴打医生并撕扯其防护服、对医护人员吐口水,甚至许多听信“猫狗会传染新冠病毒”谣言就狠心把自己家的宠物从高楼扔下等等……如这位年轻人这般内心安宁与强大的人实属难得,网友因此称他为“清流哥”。

在疫情来势凶猛的背景下,坐得住稳得下,本就需要些耐心与从容。社会学家鲍曼用“液化”来说明社会流动,从农业社会坚固、沉重、形状明确的固体状态转化为现代社会流动、轻灵、千姿百态的液体状态,社会流动的加速,让人们习惯了“想去哪儿去哪儿”。但疫情到来,显然意味着社会状态得从“液化”转到部分“晶化”。

“晶化”状态对应的,就是为了防控疫情,社会不得不减少人员流动和集聚。突如其来的变化必然令习惯流动的现代人无所适从,一些人难免会产生焦虑情绪,怎么解压呢?

“清流哥”给了我们最直观的答案:阅读。

有网友说:“他看的不只是一本书,他看到的是另一种生活状态,另一种心情,另一个世界。

我们大多数人,现在都被手机绑架了,是常态,是工作需要,是打发时间,是无奈。能静下心来读书,也是一种幸运和幸福。”

是的,疫情防控或许限制了我们现实空间的接触,但阅读,让我们打开了另一个世界,让我们从中汲取到更多的内在精神力量,也让抗疫更有力!而这,也正是读书的意义所在。

假期延长,我们待在家里也不要焦虑、不要抱怨,不如利用难得的长假多读几本经典书籍,让阅读陪伴你度过漫长的居家时光。柯里叶尔曾说:“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在岑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痛苦。”

●推荐阅读(识别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liuzx.com/qlxxs/56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