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清朝末年,有一个名叫江召棠的老县令,在江西省南昌县担任一县的父母官。 知任南昌县时,江县令已有二十多年的从政经历了。在这二十多年的为官生涯里,江县令声望颇佳,很受百姓爱戴。据说每调离一地,都有百姓为他修祠纪念。 当然,江县令的好口碑,不单由于他常施惠政,更因为他腰杆子硬,不向洋人低头。 晚清的时候,内地百姓见的最多的洋人,不是来势汹汹的军人和政客,反倒是那些声称带着上帝福音而来的传教士。因为算是强行打开国门硬闯进来的,且又有着文化隔阂,所以中国人对这些洋鬼子就没什么好感。而洋教士在建教堂、施布道的时候,又常常与当地人发生纠纷。于是在地方上,中国老百姓对这些洋教士,乃至于对所有能见得到的洋人,从白眼相向到拳脚相加。直到年的拳乱,义和团杀了德国公使,引来了八国联军,签了屈辱至极的辛丑条约,百姓和洋教士之间,算是彻底结下了梁子。 今天要说这事发生在八国联军离开后的第五个年头(年),正是中国百姓恨这些洋教士恨得牙根痒痒,却又无计可施的时期。南昌虽处内地,在此之前也有了不少传教士出入。而当地百姓和洋教士闹矛盾、打官司的事情更是屡屡发生(史称“教案”)。 江县令的好名声,正是在处理这些教案时,因为袒护着百姓,一点点攒下的。其中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当属之前的棠浦教案,据说江县令顶着各方压力,不惜得罪洋教士,生生以一人之力保全了棠浦当地龚姓一族民众。 要知道,晚清官场这时候早就以“媚外欺民”而恶名昭著,所以,在百姓眼里,江县令简直就是一股清流,甚至可以说是百年一见的大英雄。 年2月22日这天,南昌城内一个叫王安之的法国传教士,邀请江县令来教堂里做客,顺便商谈此前教案事宜。当天晚上,江县令冒着细雨赶往老贡院天主教堂,心里还合计着,怎么就教案的事跟王安之讨价还价。只是他绝不会想到,自跨进教堂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已进入了倒计时…… 二 2月23日一早,一则骇人听闻的消息在南昌城不胫而走——江县令被人杀了,凶手正是那个请他赴宴的神父王安之。 本就是人命关天的大案,且被害人和凶手的身份又特殊到足以激发南昌百姓们那颗爱国心——若是当天不知道江县令的事,简直不配做中国人。 从各大报社长篇累牍的报道,到街头巷尾的小道消息,都争先议论着江县令被杀的事。 听说王神父设计把江县令骗到教堂,逼着他惩办棠浦教案里姓龚的那家人,江县令誓死不从,才被他那剪刀戳死的——可见江县令是个好官,为了百姓才被洋鬼子害了。 听说江县令被人在脖子上连刺了三刀,连食管都剪断了,血流得跟趟河似的——可见这些洋教士阴狠得厉害,之前不是还挖过人眼睛炼丹药么。 听说王神父杀了人后非但不承认,反倒说江县令是自杀的,为的是下套诬陷他——可见洋鬼子没个好东西,专搞两面三刀的一套。 听说江县令被刺不久后,巡抚和臬司都去了教堂,却没把王神父逮捕归案,王神父现在还在教堂布道呢——可见这些当官的欺软怕硬,只会讨好洋人,欺负百姓。 各种消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漫过南昌城大街小巷,迅速发酵开来,最终在2月25日煮出一城沸粥——三四万南昌百姓,从四面八方涌上街头,浩浩荡荡朝着老贡院教堂汇去。 “杀了洋教士,替父母官报仇!”——无业游民刘狗子说如是。 三 接下来的事情就没什么新意了——打教民,杀教士,烧教堂,砸教产,几十年来的闹教都不出这几样。 只有一点不一样,就是这次闹教的初衷。如果说往年闹教还多是因为传教士“采生折割”、“挖眼睛炼丹药”这种荒诞不经的无稽之谈,那这次南昌百姓则充分相信自己的正义性——父母官都被洋鬼子杀了,还能无动于衷?再不给洋鬼子点厉害尝尝,他们怕是要在我们头上拉屎。这事在古代叫做替天行道,在现代叫维护司法公正。 尽管有官兵的阻拦,却拦不住百姓的愤怒。经历2月25日一整天的打打杀杀,南昌城内成果斐然——六个法国人,三个英国人,一共九个洋教士在百姓的怒火中命丧黄泉——虽然除了王安之以外,其他八个人同这事压根没什么关系。 每个人都是被活活打死,包括一个英国教士未成年的小女儿。 而王安之的死,惨烈中则带着些讽刺。 当天王安之望着教堂外越聚越多的百姓,知道自己难逃一劫。先是趁乱从教堂溜了出去,躲进附近教民的家里。被发现了行踪后,又逃向了羊子巷。 王安之前面一路逃,百姓在后面一路追。尽管已累得精疲力尽,王安之却也只能拼了命地跑,紧跟在身后的,除了黑压压的人群,还有不断掷来的石头。 王安之最后被石头砸了头,踉跄着跌倒在地,彻底没了还击之力。被刘狗子穿着钉鞋在脸上狠狠踹了几脚后,王安之在群殴中咽了气。 临终前,王安之惊恐之余万分懊悔——那天就不该邀请江县令来做客。 讽刺的是,直到王安之的尸体被丢到水塘,大打出手的百姓们其实并不知道他是谁。对他们而言,他只是个该死的洋人。既然该死,自然死一个少一个的好。至于22日那晚究竟发生了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四 南昌的事闹大了。 连同江县令在内,前后死了十个人——这便不再仅仅是江县令和王神父之间的纠纷,或者是南昌百姓和洋教士之间的恩怨了,矛盾已然升级到中法两国之间了。 得知教士被杀后,法国公使马上照访大清朝外务部,要求外务部务必惩办凶犯,赔巨款悯恤受害教士的家眷。 软了几十年的外务部这次倒是难得的硬气,毕竟是朝廷命官被害在先,这事追本溯源,过错在法方而不在中方。 法国公使自然不同意这种说辞,一口咬定当晚江县令是自杀,整件事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 于是双方从25日的闹教一路争论到22日的命案,最后的焦点定格在江县令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终外务部派遣海关道梁敦彦,以钦差的身份,会同法国参赞,亲赴南昌调查此案。 在赶赴南昌的路上,梁钦差也是一腔悲愤,堂堂朝廷命官公然被杀,这事不单有损国体,更是让他等一众大清官员颜面何存。于情于理,于公于私,自己也要给死去的江县令一个说法,祭奠他在天之灵。 3月19日,梁钦差和一干人等到了南昌。跟着法医验尸体,逐一审问相关证人,又先后问询了事发后赶往教堂的官员。 该查的查,该审的审,梁钦差确实做到了秉公办事,不妥协,不偏私,不敷衍。 然而一圈查了下来,梁钦差来时的硬气却一点点软了下来…… 英法美三国法医尸检报告显示:江县令颈上伤口,确系自刎而成。 江县令死前留下数纸遗书,虽然前后矛盾,但也有“自愿赴死”的字样。 审问当晚在教堂内的听差,也都口径一致说:江县令自己拿剪刀割了喉咙。 最关键的是,当晚案发后,巡抚和臬司向上通报的文书,也是以自杀认定的。 梁钦差傻眼了,不单这事没法向外务部、向法国人交代,就连他自己也不得其解:堂堂一介知县,为什么要在洋人的教堂里自寻短见呢? 五 虽然查出的结果很无奈,但梁钦差也得硬着头皮继续查下去,否则终归没法向上面交差。而且才到南昌的时候,他就发现,江西的巡抚(省长)胡廷干和臬司(公安厅长)余肇康对此事的态度,就很值得怀疑。 为了把此事查个明白,梁钦差只能扩大审讯范围,不单与当晚命案有关的人员被问了个遍,所有与江县令打过交道的官员,也都统统提调问讯。 调查一点点地深入,江县令的死虽仍扑朔迷离,但几桩旧案却一层层地浮出了水面…… 年夏,大半个中国被义和团搅和得人心惶惶。江西建昌府风传当地教堂私藏军火。削减了脑袋想往上挤的知府崔湘,一心想搭上了这趟“反洋教”的顺风车,借此加官进爵、平步青云,于是便冒然命人搜查教堂。结果当地民众借机哄抢,并放火焚毁了教堂。结果没多久,风向大变,崔湘非但没得到嘉奖,反倒被奏参革职。丢了官以后,崔湘当官的心却一直不死,日思夜想巴望着找机会官复原职。 年5月,南昌县荏港镇两个村民因为渡船资费问题发生口角。本来再寻常不过的乡里矛盾,却因为二人皈属基督教的两个不同教派——福音教和天主教而变了性质。双方各自拉帮结派,最终几文钱的经济纠纷演化为教派间的聚众械斗。殴斗中,福音派的教民多人被打死打伤。当地官府秉公执法,将天主教教民邓贵和、葛洪泰等人判处了十年监禁。 年4月,江西省棠浦镇一户姓龚的族人,仗着族内人多势众,阻止天主教在当地落户。为此,龚姓族人打死打伤教士教民多人,扰得棠浦一带不得安宁的同时,更引来法国兵船压境。就在官府无计可施,几乎到了要派重兵弹压的地步,江县令独自一人赶往了棠浦,一面向龚姓族人保证他们不受重罚,一面又向法方承诺严惩恶凶。凭着这种两面含混的方法,江县令一举解决了棘手大案,一时间声名鹊起。 几件看似毫不相关的案子,在江召棠身上,以一种宿命般的方式联结在了一起,织成一张大网,将小小的七品县令牢牢地扼死在网中。 六 目光转回到江县令身上。层层抽丝剥茧后,梁钦差发现,原本说不通的自杀,在几件旧案的牵连下,竟也有了道理。 年,复官心切的崔湘终于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的儿女亲家周浩调任江西布政使(财政厅长),在他的联络下,崔湘攀上了前江西巡抚夏旹,并私下与当地的天主教达成了一项交易——如果周浩能游说巡抚提前释放茌港教案中的天主教案犯,那么作为回报,教会便写信给巡抚,为崔湘复官说情。 周浩用何种手段说服巡抚不得而知,不过没多久,原本被判了十年监禁的邓贵和、葛洪泰等人便提前保释出狱;而崔湘也如愿以偿,很快便官复原职。成交的双方皆大欢喜,唯独夹在中间负责释放犯人的江县令。 江县令当时也很为难——放人吧,这属于违规操作,日后追究起来必成隐患;不放人吧,这是顶头上司的交代,他一个小小的县令实在无法推脱。 人放走了一年后,原来的上司调任他地,新一任的巡抚和臬司走马上任。新官上任三把火,臬司余肇康在查阅案卷时发现此事,严令江县令将已经释放的犯人重新缉拿归案。 还未等到江县令下发逮捕令,邓贵和、葛洪泰等人却事先听见了风声,连夜躲到了当地的天主教堂,请求庇护。 这下可难坏了江县令,按照条约的规定,传教士盖的教堂属于教会的私有领地,没有合法的程序文书,断不能去里面拿人。 万般无奈的江县令只能厚着脸皮去找教堂主事王安之商量,请他主动把犯人归还官府。 王安之久闻江县令的盛名,面对他的请求倒也客气,邀请他到教堂商议交人的条件。 2月22日这晚,江县令满怀希望迈进了老贡院天主教堂的大门。 饭桌上,酒菜还未上全,江县令和王安之好不投机,言语间已经冒了火星。 王安之这时非但不理会他交还犯人的请求,反倒板起脸来谴责江县令言而无信,要他即刻兑现之前棠浦教案的承诺,惩办行凶的龚姓族人。 江县令终于被逼到一个进退两难的角落——一边是上级余肇康的斥责和限期,一边是神父王安之的羞辱和威逼。前是悬崖,后有峭壁,自己被吊在中间,只剩下头顶一片摸不着、抓不到、撑不住的虚名…… 七 事情推演到这里,梁钦差几乎可以结案了——走投无路的江县令面对王安之的厉逼,激愤之中挥刀自刎;南昌百姓以讹传讹,暴怒之下杀了洋教士。 这样的结果上报到北京,外务部的脸色多少有些难堪。外务部的官员们怎么也想不到,一桩外国教士的杀人案,查到最后查出了自家门庭的乱象。如果说命官被杀,是件让大清朝颜面无光的事,那么由此暴露出的官场丑态,就有一种自揭其短的尴尬了。 无论如何,案子既然查出了眉目,自然还是要有个判决结果。打砸抢的暴徒该监禁的监禁,涉案的大小官员该革职的革职,被杀害的传教士该赔款的赔款。 虽然有王安之的逼迫在前,但江县令自己动手这一条,有法医尸检报告为证,实在没得更改,所以也没法像以往那些为国捐躯的人那样追加功勋、祭奠缅怀。不过在赔款时,抚恤教士的名单中,唯独没有王安之的名字,这多少也算是外务部为江县令罔死勉强争回的一口气吧。 尽管算不得圆满,但案子总算是结了。当然,与案情一同尘埃落定的,是大清朝廷“媚外”的名声。不明真相的义愤之士们一边撇着嘴骂外务部是洋人的走狗,一边梗着脖子要继续向法国人讨还公道。 但梁钦差看得明白,这里前前后后牵扯出的糟心事,比洋教士的嘴脸好看不了多少。 至少有一件事,就让梁钦差久久难以释怀。这事他未向外务部上报,但却如鲠在喉,吐不出也咽不下。可以说,这事是整个案件中最离奇、最讽刺、也最让他愤懑的关键。 22日案发后,被人从教堂拉回家的江县令,实际上并没有死…… 八 也难说是万幸,还是不幸。22日当晚,江县令颈上割的几刀都还不算深。虽然受了重伤,但离死尚有一段距离。至少前去问诊的郎中在报告中留下了“尚不致死,可设法医治”的记录。 根据梁钦差的调查,江县令从受伤到断气,足足挺了七八日。这期间,江县令不单头脑清醒,能以笔代口,叙述事情经过,而且尚有力气向来访宾客拱手拜谢。 于是,吊诡的事情出现了,如果江县令并未殒命在王安之手中,也非自刎身亡,那么,到底是谁杀死了江县令? 明察是察不出个所以然了,每每问及此事,巡抚胡廷干和臬司余肇康便言语支吾,就是不肯吐露实情。 于是便只能暗访,然而访出的结果却差点让梁钦差惊出一身冷汗——25日事情闹大了以后,南昌城的大小官吏,竟有多半是盼望着江县令速死的。 原来22日,众人将江县令抬回家后,还想着尽力救治。即便不为着同朝的情谊,也为了日后的前程——只要江县令不死,事情就能按老法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是,还没等把江县令医好,南昌百姓为父母官报仇的心已经迫不及待,自作主张给命悬一线的江县令下了一剂猛药,直接断了他劫后余生的退路。 一下子死了九个洋教士,事情无论如何也小不了…… 胡廷干和余肇康想得清楚,算得明白。 这时候,如果江县令活着,自刎的事就会被坐实,那么平白无故死了的九个洋人便没有任何道理,就算朝廷不怪罪下来,法国人也是要找麻烦的。 反之,如果江县令死了,并且死前还能改换先前的说辞,留下被人杀害的遗言作为证据,那么命案一事便会随着他的死变得扑朔迷离,成为千古疑团,再难查的清楚。 所以,江县令必须死。为了那些已经替他报了仇的百姓们,他不得不死;为了因监管失力酿成惨剧的官员们,他不得不死;甚至为了自己那个爱民如子嫉恶如仇的清名,他也不得不死。 于是,在胡廷干和余肇康几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下,六十多岁的老县令,刚刚从鬼门关逃过一劫,又生生被推上了黄泉路。 九 案子虽然结了,但事情还有许多模棱两可、是非难辨的谜团。 比如官府查案的时候,始终没有找到当晚的凶器——那把江县令用来自刎的小剪刀。 比如除了教案的难题,江县令本人还背负着巨额债务,数目足以让他萌生短见。 比如江县令弥留之际的手书始终前后矛盾,一说自愿赴死,一说他人加害,又一说在他自己动手后,王安之又加戳了两刀。 再比如,案发后,为了防止骚乱,官府立刻便封锁了消息。那么是谁把这事,乃至涉案的各种细节透露给报刊和百姓的。 不过这些已经无关紧要了。故事传了百余年,早就没了本来面目。人们更愿意听那个年迈县令不畏强权惨遭毒手、南昌百姓感怀仁心为官报仇的传说。至少在这样的传说里,江县令的不幸足以名垂青史,而百姓们的野蛮也称得上志气可嘉。 那么,到底是谁杀死了江县令,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小故事有加工成分,但非杜撰,从人物事件,到具体细节,都有史料依据可考。 实际上,真实案件的曲折远超我笔力所能呈现,活生生一副晚清罗生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liuzx.com/qlxxs/60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