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著(本地)化问题“阴结幽、镇,依以自固”——《新唐书·史宪诚传》何进滔、何弘敬这父子,大家可以知道他们都是粟特人或者粟特人的后裔。他们在任职期间的表现,那么父死子继曾经参与征讨昭义节镇,以及加官进爵等等就是记载的不是特别多,但是基本上形象是说,比如说何弘敬的墓志铭赞誉他是,经营河朔三十多年基本上是比较稳定的,比较平静的这句话的意思隐藏的是说,就是魏博在几十年当中,它虽然是有抗拒朝廷,但是它的目的还是维护自身的地位,只要朝廷你不明目张胆地公开,那我也跟你若即若离咱俩相安无事。我们所理解的这个米文辩的墓志铭,包括他以前的这几个节度使的时期呢,虽然有一些兴风作浪,这种维系的局面和长安朝廷直接若即若离的这么一种局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们所理解的何弘敬墓志他忠诚于朝廷,或者是进一步理解米文辩墓志铭里边忠诚于朝廷,这种描写语言的背后的场景。是说当墓志铭里边出现一种忠诚于朝廷描写的时候,它背后的语境是不是说正好是那个墓志铭的墓主,和长安朝廷之间处在一个相安无事的状态。陈寅恪:”历史的通行之真实。“米梓:中权之寄,垂裕后昆。米珍宝:力扶王室,声振大名。米文辩:奉天明命,剪除凶丑;匡君为国,巨显输诚。何弘敬:“倚(刘)稹相唇齿,无深入意”“不奉诏”“不得已,乃出师”“河北视天下,犹珠玑也;“天下视河北,犹四支也”——战论.杜牧“李泌尝论士兵之善,以为顾恋田园,恐累宗族,不敢生乱,又云:‘兵不土著,又无宗族,不自重惜,亡身徇利,祸乱遂生。’(《通鉴》二三ニ)由前观之,殆不其然。三镇之祸,非师不土著之患,正师率土著之为患也。”——《隋唐史》.岑仲勉魏之牙中军者,自至德中,田承嗣盗据相、魏、澶、博、卫、贝等六州,召募军中子弟署之部下,遂以为号。皆丰给厚赐,不胜骄宠。年代寝远,父子相袭,亲党胶固。其凶戾者,强买豪夺,逾法犯令,长吏不能禁。变易主帅,有同儿戏,如史宪诚、何进滔、韩君雄、乐彦祯,皆为其所立,优奖小不如意,则举族被害。——《旧唐书罗威传》唐朝军队成员的构成长期驻防的结果的两个倾向:一是军队组成人员的职业化和世袭化二就军士本身的本士化本士化的前提:换句话说如果军队它又不职业化不世袭化,它可能也不会变成本土化,这个推论有没有历史本身或者文献证据,应该是存着的不少证明和资料,换句话说地著化就是军队成员与所在地区形成了密切的关系,甚至不再分离了是这种现象,所以它呢是军队长期化与世袭化作为它的前提。我们所看到的这方墓志铭的米文辩,他初任的是在唐穆宗上台之后,唐穆宗所采取的刚才所说那个措施,导致这些军士流离所以造成反叛,他们应该说是跟各个地方已经形成了很密切的关系了。我们刚才讲这种情况是唐后期的一个普遍现象,士兵脱离了军队丧失了生存能力,这个就意味着这个时期的节度使成员,就是一般的士兵与本土之间的关系,早已经成为密切联系的事实了。荣新江:《安史之乱后粟特胡人的动向》,《暨南史学》第2每,第-页。这方墓志铭透露出来的意义四、结论毛汉光:《唐代统治阶层下降变动之研究》,《人文及社会科学》(台北)第3卷第1期,年,第16-27页陆扬:《清流文化与唐帝国》,北京大学出版社,年。注:课堂内容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李鸿宾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liuzx.com/qlxmj/13033.html |